为什么葡萄酒的保质期并不重要
低端葡萄酒和高端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是有很大区别的,低端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高持续时间短,这样酿出来的酒果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需要在酿成后的1年内喝掉,否则果香散尽如同嚼蜡。高端葡萄酒的发酵时间长,发酵过程需要在装瓶后持续多年,以使葡萄酒内各种成分发生充分的反应,得到复杂的风味,高端葡萄酒越陈年,回味越丰富,葡萄酒档次不同,陈年的潜力从5年到50年不等。
所以说,只有好葡萄酒才需要讲究年份和陈年,即便如此,保存条件不好的话,保质期也会失去意义。
保存葡萄酒最忌讳的是温度的强烈变化,如果你在店家购买的时候是处于常温之下,则在家里只要保存于常温之下即可。你若想饮用冰镇过的葡萄酒于饮用前冰冻即可。如果你将葡萄酒储存于冰箱中,只适合存放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蔬菜室内。最理想与长期的储存环境是温度约在摄氏12~14度间保持恒温,湿度在65%~80%间,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于地下室。保持干净,以免其它异味渗入酒内。
在经过榨汁和橡木桶的醇化等一系列酿酒流程后,葡萄酒会得到酿酒师赋予的提升,这好比人类的学生阶段。然后装瓶,这时候葡萄酒会进入休眠期,须要有合适的储藏环境,再经过陈年后品质才会有第二次提升,这好比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成熟过程。经过陈年后进入成熟期的葡萄其优秀的品质会持续释放一段时间,最后进入衰退期。
这三个过程所需时间会因葡萄陈年的潜质而不同,酒的单宁结构是主要因素,国外已经有简单的仪器来测试不同葡萄酒的三期时间。进入衰老期的葡萄酒并不等于变质不能喝,只是这酒会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变成平庸的液体,要给葡萄酒定个“保质期”不如给葡萄酒定个“适饮期”。
一般来说啤酒保质期是3个月,开瓶之后,当天必须喝完;红酒、葡萄酒等保质期较长,有的干红葡萄酒可以放置10年左右;我国红酒的保质期一般为10年(也有5年,15年的),但国外的葡萄酒都存了几十年,不流行保质期的说法。我国进口葡萄酒背标上常标以10年或15年的保质期,是因为要满足国家食品卫生法规的要求,在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而对于葡萄酒这个比较特别的商品也不例外,而15年是目前国家规定的最长的保质期。
为什么葡萄酒的保质期并不重要
所以,葡萄酒的保质期,是个不确切的概念。不是就在保质期内,质量没问题,过了保质期,质量就有问题,不能喝了,事实上,过了保质期的葡萄酒照样能喝。外国人的葡萄酒商标上,不标明保质期,没有保质期的概念。多年陈酿的红葡萄酒,如用赤霞珠、品丽珠葡萄酿造的干红葡萄酒,经过两年全新橡木桶贮藏,口味仍然很硬,又苦又涩,必须经过10年左右或10年以上的瓶储,口味才能变得柔软。
——愈陈愈好的观念不适用于葡萄酒,因为葡萄酒有生命周期。
——贮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酒中单宁的含量,单宁多则需要贮藏时间长。通常,好酒可以贮藏15-25年,其他的一般不超过10年。
葡萄酒为什么叫干红葡萄酒
干红葡萄酒的学名是dry wine,在这里,dry的反义词居然是sweet,why?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就是含有糖分的葡萄汁发酵成为不含糖分的酒精饮料的过程,发酵反应=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分解成为酒精和水,并且释放热量。当葡萄汁中的糖分全部转变为酒精,发酵反应自动停止。形象的说,葡萄汁里面的糖分,像湿毛巾中的水分,被完全挤干后,就变成合格干红葡萄酒啦!残糖越少,葡萄酒化学性质越稳定,含杂质越少。标准干红葡萄酒的含糖量低于每升4克,这时发酵反应完全停止,适合长期存放。dry也可以解释成为pure,糖分越少越纯正!
使用脱水或者部分脱水的高含糖量的葡萄汁发酵,可以获得甜葡萄酒sweet wine,标准的甜酒的含糖量应该高于每升40克,甜酒喝起来可以说是甜得发腻。介乎dry和sweet之间,依次是半干和半甜的葡萄酒,英文是semi-dry,semi-sweet,法文是demi-dry和demi-sweet,含糖量依次提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半干或半甜葡萄酒的生产允许一半使用葡萄原汁,另一半人工添加糖加酒精,以得到期望的口感,这类葡萄酒通常比较便宜。
干葡萄酒和甜葡萄酒用途也完全不同。俗话说干红佐餐吃肉,干白就海鲜,甜酒呢,更多用在餐后随点心上桌。
喝完葡萄酒口唇变黑是怎么回事?
在喝红葡萄酒时,有时自己的舌头或嘴唇会发黑发紫,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喝点清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葡萄酒能够着色在我们的舌头和嘴巴上,说明用来酿造这款酒的葡萄成熟度很好,属于来自温暖地带的葡萄酒或者好年份的葡萄酒,人的舌头、牙齿和嘴唇有一层粘膜组织容易吸附色素。饮用重性酒体的澳大利亚和智利酒,舌头和嘴巴甚至会变得乌黑。
红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花色素苷,花色素苷是水溶性黄酮类色素中最重要的一类,能赋予水果如葡萄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特定条件下甚至会出现黑色。红葡萄酒中含有的花色素苷,能够很容易地附着在舌头和嘴巴上。一般来说,发黑发紫的程度越重,说明葡萄中花色素苷含量越高,用来酿造这款酒的葡萄成熟度越好,酒体也越丰厚。
花色素苷更是大量存在于葡萄皮中,在把葡萄酿造成葡萄酒的过程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浸皮”工序,要将葡萄皮浸泡在葡萄汁中10天,使葡萄汁从红色的葡萄皮中染色,这样才形成葡萄酒纯天然的红色。
纯正红葡萄酒中的色素含有天然花色素苷非常有益健康,在酒会上如果你发现同伴的牙齿或者嘴唇变黑了,那么同样的事情很可能也发生在你身上。
为什么葡萄酒瓶的容量正好是750毫升
第一个原因是在早期人工吹制玻璃的时期,700毫升通常是吹玻璃师傅一口气的容量,所以早期的葡萄酒瓶容量大部分都在750毫升上下。
18世纪的时候天然软木塞开始用于葡萄酒的封瓶,同时葡萄酒瓶的形状和容量开始趋于标准。在中世纪的葡萄酒瓶的形状都是矮胖的,有点像陶瓶,而且各个地区容量并不统一,十七世纪的时候玻璃酒瓶才开始大量的用于葡萄酒的储存,当时玻璃瓶还是人工吹制的时代,每一瓶酒的容量大约700ml左右,是一个工人吹一口气所吹出的容器的平均值,这个容量也就成了大部分酒瓶的平均容量。
第二个原因,当橡木桶的容量被正式确立为225升之后,葡萄酒瓶的容量才随之定为750毫升,一个标准橡木桶正好灌满300支标准葡萄酒瓶,合25箱。
“tonnear”同英语中的“tun”或者“ton”一样,是中世纪早期用来计量葡萄酒的一种大的计量单位。1 ton葡萄酒=252加仑葡萄酒=900升葡萄酒,但是,这种计量葡萄酒的单位太大,用起来比较不方便。 直到1970年,欧洲才把运输单位统一为更小的225升,相当于900升的四分之一,也是1ton的四分之一。橡木桶的标准容积也随之定为225升,正好是300支葡萄酒,225升= 300瓶(750ml/瓶)=25箱。
故而,先有橡木桶的标准容积,后有葡萄酒瓶的标准容量。作为运输器材的橡木桶的容量就被定位225升之后,欧盟建立葡萄酒瓶标准时才设定为750ml,这个容量便成为葡萄酒瓶的国际标准容量了。
撇开历史原因,从健康角度,也似乎可以找到750ml标准容量的理由。以最常见的12度左右酒精含量的葡萄酒为例,男性每天不超过400ml、女性每天不超过300ml就都是适量的健康饮用。
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葡萄酒,一天内不超过半瓶的饮量,就基本上是健康的。而葡萄酒不像白酒和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那样开瓶后可保存较久,葡萄酒开瓶后不宜存放太久。所以,最常见的750ml装的葡萄酒,就正好是不超过两个人对饮的健康饮用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葡萄酒天生就是用来夫妻、伴侣对饮和分享的。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