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时节银杏树影像
秋天时节银杏树影像
在安丘市石埠子镇、辉渠镇和柘山镇交界处,有一座保存了中国最早的长城春秋时齐国长城遗址的的城顶山,山上林草丰茂。在山南向阳处,有一座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书院--公冶长书院。春秋时,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公冶长排名第三十六,且贵为孔子佳婿。在书院前,有两棵现在仍是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一雌一雄,这就是已有两千五百年树龄的“中华第一雌雄银杏树”。
这两棵银杏树,相传是当年孔子来此看望女儿时带来的,且与公冶长夫妇一同栽植。两树东雄西雌,比肩而立。现在测量,两树相距7.5米,树高都在29米以上,树胸围分别为4.8米和5.8米。两棵树的树冠宽大苍翠,纵横交错,枝杈相连,交为一体,总树冠为东西28米,南北25米,总占地0.067公顷。其冠如盖,郁郁葱葱,迎风摇曳,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特别是雄树,基部生有三株子树,胸围已达1.2米。雌树基部生一株子树,胸围0.62米,到现在仍是每年硕果累累。
因为这两棵银杏树,雄树开花,雌树结果,两树根枝相交,宛如夫妻,又称夫妻树,且被誉为“中华第一夫妻树”。
围绕这两棵银杏树,千百年来,有着许许多多的话题和文字,有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冶长生性爱鸟,爱与鸟类对话交流,那日听鸟语之后,便择日赴孔府拜师,万鸟相随,百姓争随观赏,蔚为壮观。不出百里,子长觉如此将扰乱孔府,便止步对众鸟说:“你等且回城顶山,待我学成回来。”众鸟飞归山林,只派鹦鹉一名相随。
子长到曲阜,拜师孔丘,成绩突出,凭鸟语绝技护孔子巡游列国,轻官禄重礼仪,人品厚重,威信极高,倍受孔子青睐。且说孔夫子膝下一女,年方二八,面如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有落雁沉鱼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门下三千弟子莫不心存好逑之心。但此女心定如铁,只待天缘。一日,她在河边游玩,不慎跌落池中,一命将休,当时子长正在房中苦读,窗外鹦鹉飞来说:“子长子长,快来帮忙,一女落水,救来拜堂!子长随鸟撒丫跑去,扑通入水,从水中抄起女郎,女郎一息尚存,抱紧子长脖子。待众人赶来,此女已醒,见状大羞,反而搂得更紧。孔圣大喜:“天作缘,鸟作媒,水相连,千古姻缘!”随后鼓乐齐鸣,择日不如撞日,当晚拜堂成亲。
完婚后,学业也成,遂回归故里,到城顶山习书授徒。众鸟闻听鹦鹉通报,各衔一枝野花飞出百里相迎,百灵主唱,喜鹊作拍,一路欢歌笑语,直上城顶山,在南山腰造房修屋,开院纳徒,生逾五百。公冶讲学,孔女浇园,其乐融融。
又是一年芳草绿,孔子思女想婿日甚,召子路颜回来议。子路说:“东北有一杞国,一人恐慌天将塌坡,日夜忧伤,何不前往教化一番,且路经公冶处。”颜回说:“南山有一奇木,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结果不开花,千年相依,古称公孙树,俗称银杏,叶如扇,晶莹剔透。想子长夫妻二人,交融甚厚,何不移来送去,祝二人千年好合,永结同心,白头偕老。”孔子欣然点头:“树木育人,同样不易,我创儒术,为教化庶民,亦千载不止。”
收拾数日,孔子一行即启程前往。早有探鸟来为子长报信,公冶夫妇甚为兴奋,忙收拾厅堂,安排酒饭。待到老夫子一到,众人不免唏嘘一番,酒席间更是叹不尽别后思念。
午后,孔子持锹铲土,挖窝两个,与公冶夫妇、子路、颜回栽树浇水,其间,孔子说:“此木为万树之灵长,阴阳之造化,树且如此,人当何如?”说得公冶夫妇动容泪下。见二人如此,孔子不禁回想自己多年四处讲学,屡屡受挫,饥寒交迫,一直难成正果,不由手抚公冶肩头,叹道:“子长啊子长,栽树易,教人难,书温故而知新,树常育而日壮。”
师父走后,公冶长誓不出仕,一心读书授徒,不忘日浇银杏,逝后诸生秉师遗志,使银杏树日泽甘露,得以绵延千年。现在,银杏树高三十米,冠幅三百七十五平方米,堪称当今树中寿王,为此处一壮观景致。
如今,这两棵银杏树,因为历经两千五百年长青不老而让人崇拜其长寿之命运,因为两两携手相依共沐风雨数千年而让人崇拜其忠贞之德行,所以,银杏树下游人不断,银杏树上红带飘飘。驻足树前,耳清目明,心灵顿有净化之感。公冶祠前,心生敬意,上进之心油然而生。我们安丘,自古文风兴盛,崇儒好德,求和谐求进取,此为渊源之一吧。
感激安丘先辈,千百年来护树有功,感谢公冶银杏,长久陶冶安丘子民。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