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是做好植物造景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改造原有落后的环境,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更需要遵循人性化、生态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小区绿化核心价值观。
在绿化功能上,住宅小区绿地首先应具有释氧固碳、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和绿化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居住小区绿地是居民闲暇时交往和进行多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居住区要安排足够的运动、健身和娱乐场所,这是居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在一些住宅园林的公园式布局景观设计,有大面积水系,有江南水乡风貌,加上古典式的建筑立面,其实并不实用,亦不值得提倡。比如,用绿地做隔离带,两分钟路程得走上10多分钟,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坪,却没有为老人、小孩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
植物绿化景观的美化效应,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更加迫切,与生态观相适应的审美观将成为居民审美的主流。居住区绿地将成为向人们展现自然之美的场所,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心理等,其设计与建造显然既不可随意,又不可刻意,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从绿化模式而言,小区内园林景观布置和室内装修十分相似,那就是简洁、实用而别具特色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如果一味追求形式美,必然会损失一些舒适性与功能性,各种景观应合理布局,尽量突出人性化。
对于活动广场来说,人性化的设计应具备无障碍、可休息、能遮阴、有照明等条件;广场绿地中如有人造水景,则面积不宜过大;绿地植物配植品种一般选择40种以上;道路、广场、停车场边缘通常要栽植大乔木,以确保遮阴效果等。
因此,在选择小区绿化的模式时,可考虑采用如带状模式,经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绿带宽窄变化比较灵活,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多的选择余地,绿带方向要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居住区也便于形成明确的环境意象;或是密集模式,各级公共绿地作为嵌块位于相应规模的用地中心,各嵌块之间由绿道相连。
美国当代景观大师约翰.西蒙兹说过:“人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设计的体验,是一种人性的、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
所谓“人性化”,就是以人的感受为设计的出发点,处处关注人的体验,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所谓“生态化”,即注重保护环境,营造一个真正舒适、清新的居家之地。人性化的休闲场地,其功能主要满足居民交往、游憩等需求。植物在该类场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量、种类及配置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的质量,这类场地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提倡使用植物自然形态,营造自然群落,植物栽植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坪、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
小区绿地一般都比较窄小,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用地被或灌木群将草坪的边缘清晰地限定出来,可以直线构成,也可以是优美的曲线。另外,植物的种类和色调也要讲究丰富,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互穿插,又相互辉映,让居民穿行其中能够感受到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在树种的选择上,应选乡土植物为基调。为了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还应正确贯彻适地适树和生态园林原则。
“人性化”健身场地是居住区“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理念之一。植物主要宜选择乔木,为夏日的户外活动提供遮阴场所,同时应考虑老年人偏爱鲜亮色彩,乔木以观花、常绿为主,同时适当配置一些开花、落叶乔木,以求四季有不同景致,避免枯燥感。花灌木配置少量、简而精,以丰富植物的层次,建筑物周围布置一些如桂花、含笑等芳香类植物,青少年、儿童也是居住区中“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
美好的小区住宅环境,既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展示现代生活和空间及系统的“人性化”窗口,我们希望得到的效果是住宅园林景观给人以更多的沉稳、厚重的感觉,而不是刻意求美的惊异和好奇。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