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林草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创新生态修复机制,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共实施营造林3764.82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速,绿水青山再添新颜。
目前,全省林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3.75亿亩增加到4.23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由3.2亿亩增加到3.59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由55.7%提高到62.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森林蓄积量从17.68亿立方米增加到20.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省退耕还林和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安排实施面积1170万亩,惠及全省177万农户、725万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昆明市宜良县冬林苑森林庄园,经过12年的努力,曾经的荒山如今已经变成了种植着百万株果木、三角梅、蓝花楹、冬樱花等绿化苗木的百花山。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宜良县建成集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培育和森林生态旅游两大功能的苗木基地,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这片曾经山地类型占90%以上的石漠化地区,经过多年的绿化和生态修复建设,如今已形成了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符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既治理了太平湖片区的石漠化,也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我省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着力打造绿色“三张牌”。截至2019年底,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产值295亿元,澳洲坚果330万亩、年产量4.68万吨、产值14.36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林下经济年产值超600亿元,生态旅游等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森林康养年产值14.35亿元,绿色已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
着眼“十四五”,我省将积极探索造林新模式,将“绿起来”与“富起来”有机结合,用好政策,打好资金、土地等“组合拳”,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国土绿化事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以创建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面山、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建设,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乡居民绿色体验和宜居感受。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