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投资242.08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280万亩,发展经济林37.58万亩。目前,该市森林面积达2182.75万亩。2019年毕节市林业经济产值达315亿元。
毕节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不适宜人类居住”,在900多万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已成为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
初夏,美丽的支嘎阿鲁湖碧波荡漾,湖畔草树葱茏。
在大方县黄泥塘镇兴林村,昔日石漠化的1100多亩的山坡上绿意葱茏,一颗颗红樱桃闪烁枝头,枇杷树、李子树在阳光下迎风摇曳。
果园内,贵州健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葛永刚正忙着引导游人采摘樱桃。果园下的湖边,有人静坐垂钓,有人漫步聊天。
“我刚来时,山坡上几乎全是石头,我们用大卡车运来泥土一层层铺上去,再在上面种果树,整整三年,长出一片绿色。”葛永刚说。
2013年,葛永刚在支嘎阿鲁湖畔承包石漠化治理项目,开始填土造林。三年努力,把石山变成了果园,2017年,葛永刚在果园旁边办起了农家乐,曾经的荒坡变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群众富起来的故事在大方县也能听到。
2000年5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带来的泥石流,冲毁大方县小屯乡滑石社区的15间民房,也让这里的村民坚定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决心。
“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以身作则把自家承包地用来种树。按照退耕还林政策,每亩地补助村民300斤玉米、150斤大米,打消了群众顾虑。”滑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福忠说。
从2000年冬季开始,每逢植树造林季节,滑石社区平均每天有200余人自带干粮上山种树。经过4年的奋战,曾经沟壑纵横的山坡一片翠绿。
如今,该社区森林覆盖率已达82.6%,林下种植折耳根、魔芋等近2000亩,林下养鸡等产业带动200余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至5000元。34名生态护林员巡视着社区的“绿色银行”,人均年收入10000元。
随着生态的改善,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在大方县羊场镇穿岩社区原321国道旁,15户农家乐分散在林间,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
“林下种植可以利用林间天然养分,不用多施肥,且林间土壤湿润、通风、透气,种出来就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产品。”依托良好的生态植被,穿岩社区居民陈明军发展林下天麻500余亩、冬荪40亩,年利润约40万元,并带动39名贫困群众就业。
黔西县观音洞镇大元村,1700余亩郁郁葱葱的山坡下,柏油马路进村入户,独具特色的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
“曾经这里植被稀少,山坡上的土地经常被雨水冲刷,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满山都是树,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观音洞镇副镇长代礼勇说。
黔西县林业局局长杨巍告诉记者,目前,该县森林面积93.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2019年该县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今年预计将完成经果林种植15万亩,进一步打造森林康养项目,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记者 李文勇 顾野灵 汪瑞梁 肖大熙)
责任编辑: 邓娴]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