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岩院桥秀岭桂花果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正连去了趟杭州,特地带回几坛当地产的桂花酒,想尝试用本地桂花进行仿制。合作社长期以桂花苗木为主营业务,李正连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实际上,他在做的,正好是很多社员想尝试又不敢尝试的事情。
合作社的“烦恼”:小小苗木年年断货
院桥的桂花苗木种植面积达万余亩,主要分布于井头、秀岭、四联等15个村,年产值破亿元,主要品种有大花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4个品种群。其中,大花丹桂又占总苗量的90%以上。
2007年,由100多位社员组成的院桥秀岭桂花果苗专业合作社成立,苗木种植面积达3800亩,大花丹桂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近2000万。
前几天,几位余姚客户买走了两棵百年大花丹桂(俗称“状元红”),一棵售价6.3万元,一棵售价9.7万元。这两棵树在合作社种了不到10年,当时每棵树的收购价不到2000元。
能卖到这么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院桥大花丹桂品种纯正、品质优良。
由于销路太好,合作社的苗木经常断货,合作社不得不从其他农户家中收购苗木补充,然而等在合作社门外的客户还是排起了长龙。
“有的是园林公司过来采购,有的是私人装点庭院。去年6月份扦插了200万株幼苗,今年3月份就被抢光了。”一位社员说,因为最近天气干燥,他担心苗木根部的泥土掉落影响销售,只好让客户们先回去。
“摇钱树”的尴尬:满园花落无人问津
院桥镇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桂花盛开的时候,他拎着塑料薄膜,把树上的桂花摇下来卖,摇了三天,总共卖了300多元钱。
照他的说法,桂花树简直就是“摇钱树”。可他却告诉记者,自己下次不去摇了。因为卖桂花需要收集、漂洗、挑拣、晒干多道程序,利润却不到苗木生意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相比之下,种苗木一年只要施一两次肥,不用除虫不用管理,投入少,收益高。
记者了解到,每年,该镇上百万斤的桂花掉落地上,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今年桂花花期也很短,只开了两三天就被风吹落了。
“桂花可以酿酒、腌制桂花糖,加工桂花糕,泡制桂花茶、桂花酒等,根、枝、叶、皮均可入药,桂皮、桂叶还可作调料。”院桥镇林特站站长鲍立友说,现在许多苗农还没开始在桂花中发掘商机,桂花产品产业链尚未形成,加工增值还未实现。
去年,他去金华参加桂花节,对当地的桂花糕赞不绝口。他断言,院桥桂花如果打出品牌,前景不会比现在的苗木产业差。
种植户的自信:梦想只差一步之遥
30年前,李正连开始做桂花苗木生意,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李正连坚持了10年,苗木生意终于大有起色。他觉得,院桥的桂花本身品质优异,政府对该产业发展也重视,只要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把这篇文章做好。
近年来,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副会长、中国木犀属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向其柏与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专家曾先后考察院桥镇大花丹桂苗木基地,对该镇大花丹桂作出了“花量多、花形大、花色红、香味浓、树体高、形状好”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大花丹桂”。
2010年,该镇向中国花卉协会提交了一份要求评定为“中国大花丹桂苗木之乡”的申请,但最终与这一称号失之交臂。
据了解,台州境内还没有任何地方获此殊荣。目前国内最有名的“丹桂之乡”是福建浦城县。而院桥的丹桂苗木产业无论是繁育面积还是产值,现均已超过了浦城。
院桥镇副镇长吴跃斌介绍,该镇当前正着力扩大苗木繁育基地,整合零散资源,收紧产业链,提高规范化水平,对尝试发展桂花产业的种植户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
他还表示,镇里在积极准备再次申报上述称号,同时将在明年秋天举办桂花节,届时把院桥桂花与苗木品牌一同推向全国各地。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