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间,天牛虫害肆虐于甘肃大地,全省已有1.2亿株杨树受灾被伐。广大林业职工用多年心血精心建设起来的“生态壁垒”遭受重创。
天牛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给我国防护林带来严重灾害。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遭受天牛危害面积达250万亩。甘肃遭受杨树天牛危害已有100多年历史,不仅是重灾区,同时也是黄斑星天牛的发源地。
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副站长邴积才介绍说,长期以来,杨树凭借自身易成材、长量大、树干高、无霜期短的优势成为甘肃农田林网和防风林带的首选树种。然而,杨树蛀干性害虫黄斑星和光肩星天牛防治困难,传播蔓延速度快,是一种钻蛀性很强的毁灭性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榆等树种。杨树天牛喜在树干直径4厘米以上的活立木上蛀孔危害,严重时树干被蛀空,枝干千疮百孔,杨树整株死亡。
邴积才说,造成西北地区屡受天牛吞噬的主要原因是林网、林带树种单一。甘肃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面积中杨树占90%以上,林网、林带树种单一,纯林面积大,生物群落简单,既为杨树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使其虫口数量得以急剧增长,又为其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进而造成严重危害。此外,杨树天牛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三北”地区适宜的自然条件为天牛虫口基数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客观保证。
防治难度大,技术手段落后,缺乏一套简易、行之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防治技术;加之群众对杨树天牛危害严重性缺乏认识,林业部门检疫网络不够完善,给天牛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邴积才告诉记者,目前甘肃天牛防治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群防群治力度不大,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防治工作仅是林业部门一家唱独台戏,乡镇、系统、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缺乏必要的行政措施及手段,使防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再加上防治经费短缺,造成你防他不防的局面,留下很多防治上的死角,这些死角又形成新的虫源,造成交叉感染加剧发生,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