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吹绿了平鳌的山山岭岭,村头寨尾,也吹绿了平鳌的道路两旁,房前屋后。
日前,记者走进黔东南州锦屏县平鳌苗寨,犹如走进一个绿色的王国,这里无山不清,无水不绿,古木参天,郁郁葱葱。
寨中老人介绍,由于平鳌苗寨两侧全是水田,沿寨中心是一条长岭,弯曲坡势像鱼形,村民称之为“鳌鱼形” ,且这里属于高山上的盆地,故被称为平鳌。
在村民的朴素意识里,平鳌的“鳌”大有深意,“鳌”字下面是“鱼”,鱼离不开水。这是平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智慧。保护树木,涵养水源,成了平鳌人世代传承的理念。
村民告诉我们,平鳌苗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这里的苗家人世世代代都有敬惜生存环境、保树护树的好传统。
在寨脚风雨长廊边上,我们看到矗立着一排古碑石,其中有一块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所立的“培植风水碑”,此碑教化后人爱树护树,世代遵守。
不仅如此,平鳌至今还保存有10000多份明清时期的林业契约文书,几百年来,村民都以租佃分成的合同和买卖山场的契约形式经营着土地和林木,维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至青山不败、永续利用。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理念的长期熏陶下,平鳌人爱树护树,如今村里有红豆杉、木荷、铁尖油杉、枫香等百年古树名木2000余株。
古人保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法规”,今人依然严格遵守。
上世纪80年代初,平鳌苗寨分田到户,山林定权,村民将造林、爱林、护林写进村规民约,禁止滥砍滥伐,如有违反,除了重罚之外,还要“砍一栽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全村男女老少集体植树,村头寨尾,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树木,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在平鳌,为了保护古树,村民不做见利忘义的事情。2010年6月,一外地老板来到平鳌苗寨,见到姜承瑶老人家门前一棵百年紫薇,造型美观,花开正艳,表示愿意出价5万元将其买走。爱树护树的姜承瑶老人断然拒绝:“就是十万百万也不卖,祖宗留下的财富,不能把根拔了。”
平鳌人尊重自然,给大自然以人一样的尊严。2016年初,平鳌寨门旁,一株上了年纪的古树枯干,自然倒下,全村人惋惜悲痛,给古树以尊严,不采伐其一枝一叶,让古树安安静静回归自然。
如今,平鳌苗寨生态越来越好,到处绿水青山,全村林地面积20000亩,公益林16000亩,新人工造林12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72.8%,
2017年,凭借良好的生态,平鳌苗寨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
良好的自然生态,给平鳌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资源优势。如今,全村种植钩藤650亩、山核桃1135亩、南竹350亩、马铃薯210亩,稻田养鱼、林下养鸡、林下养羊等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依靠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