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笔者随泰安一家苗木公司组织的夏季苗木培训考察团,参观了山东多家优秀苗木企业。其中,既有老牌的全国十佳苗圃,也有崭露头角的新兵;既有专业发展的先锋,也有联合创业的典范。在市场下行通道里,大家都感到经营困难、压力巨大,创新被频繁提及。观赏苗木形态模式的创新发展,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观赏苗木已有的基本形态模式来看,形成了乔木、亚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草坪、造型及整形植物等大类。这些植物形态随园林绿化的发展已延续多年,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观赏苗木的形态结构有重新分化、又相互渗透的现象,这正是苗木创新探索者给人类作出的新贡献。
有些创新确实挖掘出了观赏苗木的潜力,将苗木本身的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有些创新,虽然设想很美满,但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效果还有待商榷,结果与前途有待实践的检验。
这次考察中,培养乔木形态的自然化、亚乔木树干高干化、大树老桩的盆景化、拼栽苗木的造型化是我感受最深的四大变化。这些变化在有些人眼中是苗木培育的最佳形态,代表了未来的必然方向。我倒认为未必,需要谨慎商榷。
乔木形态的自然化
乔木形态的自然化,看起来很美,但操作起来问题多多。首先是工程施工,要保持乔木的自然形态,势必要求施工移植少修剪,甚至不修剪。这样一来,在运输、成活率等园林绿化工程要素上,会大大增加难度与成本。前些年,我国园林界流行种植全冠苗,很多地区出现成本上升、成活率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年逐渐回归到用半冠苗的趋势。
其次是投资效益问题。与倡导这一形态的企业探讨交流,其销售价格比同规格的其他形态苗木贵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瞄准的是少数高端消费群体。少数或个人这样做可以,全行业都这么做未必可行。这就好比住酒店必住五星级酒店一样,个别群体可以这样,在全社会行不通。这与还不富裕的我国现阶段,建设经济节约性社会的宗旨也相违背。
对这种新的苗木培育模式,可以借鉴其前瞻性与深远性的先进理念,培养高品质苗木。一味倡导树木的形态按自然式模式培养,或是误导。因此,这种理念能否推广到全行业,还有待检验。
在笔者看来,大乔木的首要特征是挺拔、健壮的主干,一致的形态。树形是否自然化培养,要针对客户群的核心需求,培养系列化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在苗木业未出现统一标准的形态模式时,培养统一规范的精品苗是行业共识。目前观赏苗木业,树木形态的培养,将成品或半成品苗移栽定干,蓄根发冠还是主流。
学习高端苗木生产企业的技术与理念需要谦虚与认真,切忌急切地照搬照抄。
亚乔木树干高干化
本世纪初,成立于山东东部的一家大型苗木公司提出:小乔木向大乔木化培育,大乔木向大规格、标准化培育,所有苗木品种向艺型树和独景苗培育的目标。最主要的创新就是亚乔木向乔木型培养,代表树种是樱花。紧随其后,各地苗木界从业者陆续有将海棠、紫薇、红叶李、红叶石楠等苗木尝试提高主干,进行乔木化的尝试。一个阶段内,由于亚乔木进行乔木化栽培形态新颖、货源稀缺,受到市场追捧,奇货可居,先行者可以卖个好价钱,尝到了甜头。
但长远来看,亚乔木乔木化未必真有好前途。一种观赏苗木形态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栽培、应用、管理等实践过程。受生理结构、立地条件、栽培条件、区域环境等条件限制,也受不同时代技能水平、审美、地域风情等主观条件限制。以樱花为例,现在栽培条件与技术水平相较以往有了长足进步,主干可以提高,但高干樱花就一定比低干樱花价值高吗?我的观点是未必。
从樱花的核心观赏价值来看,其花的观赏价值最高。从人体功能学角度看,人类正常观赏目标时,最适宜的角度是平视线的上下十五度夹角内。如果樱花树干过高,花序处于高空,观者需抬头仰视,效果并不一定好。拉远观赏距离,观赏角度降下来了,清晰度会降低,效果同样不好。
有高干樱花推崇者抬出日本的樱花栽培模式,培养高干,游人可在树下畅游,还能用于行道树。在笔者看来两点差异可能被忽略了,首先,日本人喜欢单瓣白花,这些品种的树适合高干,中国人更喜欢重瓣红花,这些品种的树不适合高干,两类树的自然形态属性差别很大;其次,日本人赏樱花可以身临其境把玩,中国人赏樱花很大程度上只能游赏。特定的品种、特定的需求可以培养一部分高干苗,不能笼统地倡导高干樱花。
拿樱花做行道树更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方面,樱花木质部中木纤维细短,在生理上限制了其形态体量的规模,长不到挺拔如塔、华盖如伞的大树形态,难以满足行道树的功能。另一方面,行道树的生长立地条件极为恶劣,樱花易生根瘤,即使不生根瘤,其适应性也有限,难以在环境恶劣的道路旁健康生长。
在行道树选择上,樱花、海棠、紫薇、红叶李、红叶石楠等亚乔木的高干苗,与法桐、国槐、白蜡、栾树、银杏等传统大乔木树抢夺地盘,是以己之短搏彼之长。偶尔用可以,大量用定然会出现管理成本大、功能效率低的缺陷,前景又有多少光明?观花亚乔木还是培养中低干苗,群植、片植观赏效果最好,最易发挥其优势。
将海棠、紫薇、红叶李、红叶石楠等亚乔木向高干大乔木转型,也会碰到类似问题。在国内,玉兰、碧桃等亚乔木的观赏中,健壮的低干比高挑的高干更受大众欢迎。
考察过程中,看见一家倡导培养高干樱花的公司,樱花倒伏了很多。原来是前几天一场大风雨惹的祸。试想如果绿地中的苗木一经大风雨就倒伏,还能用高干苗吗?
笔者还见过有个苗圃,把一批海桐培养成干高一米多的独干。前几年绑有支撑棍,还没出事。解开支撑棍后,遇到大风全刮歪了。培植大树状木槿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几年心血遇一场灾害就白费了。
大树老桩的盆景化、拼栽苗木的造型化还是小众市场,是培养苗木新形态的艺术领域,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适合少数人尝试。
乔木与亚乔木的相互渗透,也有成功转型的。传统的玉兰都是大乔木型,河南省南召县在前些年有人尝试低干嫁接,培养成干高0.8米至1米的亚乔木型,获得了市场认可,附加值大增。这几年,分枝点高于1.5米的高干玉兰,在当地几乎就没人要。
金枝槐、金叶榆也有类似情况,树干高度从30厘米到3米的都有,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成功的创新给业界带来新的财富增长点,及时跟进培养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对还不明朗的创新,要通过谨慎的辨析,规避成长的误区,降低发展的风险。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