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是贵州省传统林业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4.04%,位居全省第三。
榕江,也是全国158个林业重点县之一,是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素有“杉木之乡”的美称。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榕江,兴县的潜力在于山,富民的希望在于林。
靠山吃山,过去,木材收入曾占据榕江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开山放排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种单一依靠木材经济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脱贫增收的需要。森林资源更多的优势、更大的潜力需要去发挥、去挖掘。转变发展方式,榕江把目光瞄准了更为广阔的林地空间,种植油茶,林下生菌、种药、养鸡、育蜂、开办林家乐……
靠山吃山,现在,当榕江县的林业产业从单一的“木头经济”升级为多元的“生态经济”,剩余3968户11787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春节过后,榕江县忠诚镇安乐村定达侗寨的许多百姓都选择了不再外出打工,北门田坝里,每天都有近百名侗族妇女在这里培育油茶苗。
贵州侗乡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定达侗寨建设了油茶苗圃基地50亩,年出圃油茶容器苗300万株,还帮助了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另一边,忠诚镇锡庆村众森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榜油茶育苗基地的工棚里,也是热火朝天,村民张有其和另外50多个同伴忙着对引进的高产油茶苗进行嫁接,准备移栽培育。
“现在是造林季节,油茶苗紧俏,3.5元一株的价格,我们基地的油茶苗都订完了。”张有其笑呵呵地说。
2017年,在锡庆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村“两委”成员动员党员、致富能人等筹措资金,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引导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联结方式,目前已建成2000亩油茶示范基地和50亩育苗基地,覆盖锡庆、安乐、忠诚3个村200户农户。
张有其加入合作社后,便和妻子一起留在基地工作,本来每个月5000多元的收入已经让他很满足了,如今合作社产生了效益,他还可以拿到分红,日子格外地幸福。
近年来,榕江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力农户精准脱贫,目前种植面积达4.1万亩,产业覆盖贫困户2911户、贫困人口12240人。按照省特色林业产业的规划布局,2020年榕江将发展5万亩油茶(其中新造2万亩、低改3万亩),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截至4月1日,榕江县油茶新造任务已落实地块2万亩,整地0.45万亩、植苗0.55万亩、改造0.65万亩,种植工作有序推进。
引进落户的黔山玉液山茶油有限公司除了做好一级原香茶油产品的市场开拓外,还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美容、美体精油等产品,同时利用油渣加工泡脚粉,以提高剩余物的利用价值和延伸产业链,让农户在产业发展壮大中获得更多收益。
在大力推进油茶产业的同时,榕江县还把目光对准了全县丰富的森林资源。
“把森林空间有效利用起来,通过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产业,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榕江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向东介绍,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榕江县围绕“1 3 n”产业布局,即以林下草珊瑚种植为重点,同步抓好林下食用菌、林下养鸡、林下养蜂三个重要产业,同时在条件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选择发展钩藤、板蓝根、天麻、黄精、重楼等。2020年,全县要完成新建林下中药材6.5万亩、林下食用菌0.2万亩、林下养鸡40万羽、林下养蜂1万群。
截至目前,榕江县“百亩”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已建成108个,“千亩”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已建成8个,水尾乡上下午村“万亩”草珊瑚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百千万”林下经济产业群呼之欲出。
榕江县水尾乡上下午村,村民上山种植草珊瑚 李长华摄
林间药材香,草珊瑚繁盛
肿节风分散片,是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炎、阑尾炎症候者,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疫情期间,威门药业向抗疫一线捐赠的100件肿节风分散片,有效地帮助了我省疫情防控及援鄂医疗队战胜疫情。
威门药业肿节风分散片的唯一原料,是草珊瑚。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威门药业对草珊瑚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长期在全国收购原料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在省内培育和寻找大规模、高标准的草珊瑚原料种植基地,成为摆在威门药业面前的紧迫事项。
可喜的是,威门药业找到了。
在榕江繁茂的乔木林下,生长着许多中草药,野生草珊瑚随处可见。经过药效检测,榕江草珊瑚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等主要药效成分含量高,草珊瑚品质十分优良。
经过认真分析,榕江县把草珊瑚作为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主导品种来推广,从2019年9月开始规划到现在,已完成种植3.36万亩,其中,建成草珊瑚“百亩”基地50个、“千亩”基地7个。目前,榕江县在建“千亩”草珊瑚基地有4个,同时水尾乡上下午村“万亩”草珊瑚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到2021年,榕江草珊瑚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以上,成为中国草珊瑚制药原料种植第一大县。
4月7日,“榕江县人民政府、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购销合作签约仪式”在威门药业电商大楼会议室举行,威门药业与榕江县签署了草珊瑚发展产品购销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威门药业将作为榕江草珊瑚产业的重要市场主体,对榕江草珊瑚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和品牌创建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威门药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草珊瑚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还将有力地助推榕江县草珊瑚产业发展。
草珊瑚产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受益的,是榕江县广大林区的农户。
在水尾乡上下午村林下草珊瑚示范园基地,3月以来,每天都有两三百名农民在基地劳作,林地清理、林下整地、栽苗定植、施肥管护……他们要在4月份前完成1.01万亩林下草珊瑚种植。该项目覆盖农户780户3354人,其中贫困户600户2807人,参与项目的农户将通过林地流转收入、劳动务工收入、贫困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获得收益,项目建成后,能长期带动500人就业,实现年人均15000元以上增收,为榕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步,榕江县还将以“扶贫 中药 旅游 康疗”为发展目标,通过“龙头企业 科研机构 合作社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支撑,与广药集团、江中制药等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全国林下草珊瑚产业基地”“中国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和“中国最大的道地药材优质草珊瑚原种孵化基地”。
榕江县古州镇高武塘林下小香鸡养殖基地 王炳真摄
林深雾绕处,竹荪促增收
4月2日,榕江县寨蒿镇高赧村红托竹荪林下种植基地,刚挖出的林间道路的两侧,摆满了菌包。每个山头,都有无数的农户戴着草帽,踩着泥泞的小道,迎着冰冷的细雨,背着足足有60余斤装满菌包的编织袋,源源不断地往山上运送。
菌包运上山后,就要开始种植了,为了保证产量和效益,榕江县林业局请来了贵州大学的技术团队前来指导。
“老乡们,这个菌包见光之后,很快就变红了,所以一定要快速地种下去。”
“种的时候,先把林下的松针都刨开,菌包平着放好,然后覆盖大概一个拳头厚的松针。”
“菌包喜欢潮湿的环境但是又很怕水,用松针覆盖,雨水不会直接浇上去,但是空气中的水分又能慢慢地渗透。你们这个地方环境最好,种出的竹荪一定能卖很高的价钱。”
贵州大学的文庭池教授一边讲解,一边现场进行示范。
文庭池讲完以后,定弄村老村长吴富海怕农户听不懂,又主动申请用侗语讲解了一遍,农户们纷纷拿出手机拍视频记录。
此前,榕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杨武对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担忧,“基地基础设施差,路都是临时才清出来的,所以要在5月份前完成2000亩红托竹荪种植,还是有点压力。而且农户以前从来都没有种过红托竹荪,也不清楚他们到底愿不愿意干。”
但现在,当看到农户们如此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看到他们如此认真地听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杨武的担忧打消了,对于红托竹荪产业带动这片高山林区百姓的脱贫,他充满了信心。
林下食用菌是短平快产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带动脱贫,榕江县生态环境良好,林下食用菌长势好、品质高。2019年底,古州镇寨头村种下的1060亩红托竹荪,目前菌丝已经扭结,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收获。
为了提升林下红托竹荪的收益,榕江县邀请了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朱国胜等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结合榕江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通过仔细研究、客观分析,专家组一致认为,榕江县境内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满足林下食用菌生长要求,特别适合发展红托竹荪,产业前景看好。
“特别是榕江县寨蒿镇高赧村,海拔达1130米,气候冷凉、终年有雾,是发展反季节红托竹荪的理想之地,预计每亩可产鲜竹荪400斤。”杨武介绍,在低海拔区域发展一季,在高海拔区域再发展一季,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将有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保证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下一步,榕江县将按照“控规模、强技术、保服务、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采取“平台公司 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林下红托竹荪的发展。“预计5月底前扩建种植红托竹荪1000亩,下半年再增加种植2000亩,届时全县林下红托竹荪面积将达到4000亩以上。”杨武说。
榕江县忠诚镇安乐村定达侗寨北门田坝里,侗族妇女在培育油茶苗 王炳真摄
林中客悠游,林下香鸡跃
榕江县寨蒿镇高赧村,是一个侗族村寨,距县城65公里,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没有产业支撑,被列为深度贫困村,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户591人。
但高赧村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境内的高赧溪,流经一段高山深谷,形成约10里长的拥有108个大大小小瀑布的瀑布群,当地村民称之为十里百瀑。每到夏季,溪水便从青山丛林里、断崖乱石间流过,飞瀑流泉,美不胜收,加上气候冷凉,高赧村成为了重庆、湖南等地游客的避暑胜地。
看准森林旅游发展的潜力,高赧村党支部书记杨正伟带领村民成立了榕江县高赧百瀑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在营弄山建设了“十里百瀑度假区”。
“2018年夏天,我们只营业了4个月,就获得旅游收入42万元。”这样的成绩,让杨正伟颇感骄傲,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森林旅游的决心。2019年,杨正伟开始扩建度假区,如今的度假区,占地面积达到2000余亩,已建成了7栋拥有50个床位的林间木屋,正在建设游泳池等配套设施。
把森林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森林旅游外,杨正伟还带动村民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鸡等多种产业,让高赧百姓都能享受到生态红利。
高赧村拥有林地面积1.34万亩,温暖湿润的山坡、草丛或丘陵地带的灌木丛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高赧村境内生长着野生白芨、三七、黄精、见血飞等100多种中药材。
“读小学时,一到周末,从学校回来,就上山去挖草药,卖给草医,换零用钱。以前村里穷,村民就依靠着草药赚钱,抚养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杨正伟眼里,中药材一直是高赧村的“福星”,以前村里人挖药材卖,赚零花钱,现在种药材,走脱贫致富路。2019年,高赧村流转了400亩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天门冬,并套种200亩金钩藤。
“我们与贵州务川绿源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回收订购协议,按照市场价3元一斤进行收购。”杨正伟介绍,天门冬种植两年后,每株可产天门冬10斤,按照每亩种植400株计算,400亩可产天门冬生货160万斤,3元/斤也可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
此外,高赧村还在林下养殖了小香鸡,“马上就有5000只小香鸡要出栏了,这批小香鸡卖出去,就可以分红了。”杨正伟介绍。
无论是林下中草药、林下养鸡还是森林旅游,高赧村的产业均按照贫困户60%、村级公司30%、村集体10%的利益分配模式进行分红,将有效带动全村剩余的54户193名贫困户脱贫。
林地药草香、林下香鸡跃、林中游人欢,高赧村的一套林业产业发展组合拳,就是要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林区百姓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方春英)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