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云蒸霞蔚。
说的是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生态环境,是紫云的名片。国内罕见的“盲谷”原始森林、世界最大洞穴格凸河苗厅、亚鲁王故里、原生态苗寨……展现了漫长而壮丽的生态演变奇迹。
生态环境,也曾是紫云的伤痛。地处麻山腹地、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内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
生态环境,最终成为紫云的出路。2014年,贵州省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紫云等10个县取消gdp考核指标,考核由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向山地要经济、向生态要发展。考核取消后,紫云积极调整思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10.5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2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8.68%下降到3.58%。
守得青山见金山,森林覆盖率达67.12%的紫云,正持续推进“林业 产业”融合发展,山上种油茶、林间养蜂忙、林下菌菇香、林内蛋鸡跃……
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紫云,必胜!
省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做足林下经济文章,走出一条运用‘八要素’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的要求,指导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力争推动我省林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11月29日,省林业局在紫云自治县召开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为紫云林下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紫云生态底子好,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众却只能守着‘富饶的贫穷’犯难。”紫云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认为,盘活森林资源,是破题的关键。其中,政策、资金、技术是突破点;企业、市场是核心;生态、发展双赢是目标。
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新民村生态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增收 胡家林摄
近年来,紫云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以科技为支撑,科学打出“林 ”组合模式,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蜂“短、平、快”主导产业,同步推进油茶、中药材、精品水果和其它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
政策支撑上,先后出台《紫云自治县发展林下经济助推打赢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三坚持三联动”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方案;基础设施建设上,已铺通种植养殖点用水管道8000余米,电线4000余米,硬化道路10000余米;资金支持上,整合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深度贫困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银行产业发展基金等共计1.74亿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全县已完成林下菌种植2000余亩、林下鸡养殖70余万羽、林下蜂养殖2万余群,林下产业产值6.5亿元,覆盖联结贫困户12000户5万余人,户均增收5000余元。
“在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同时,我县计划发展油茶3万亩,其中新建2万亩、改培1万亩,不断完善特色林业种植结构,让群众享受到更多长效的生态红利。”金家顺介绍,今年以来,为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在今年上半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紫云全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特色油茶种植和改培项目。
依托优势,科技助力,组团发展,今年规划统筹发展油茶3万亩,林下蜂3万群、林下鸡100万羽,林下菌3000亩,紫云绿色经济活力奔涌。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青塘村林下蜂养殖基地 吴采丽摄
农民懂技术 林间兴起“甜蜜”事业
4月24日下午,板当镇青塘村林下养蜂基地格外热闹,一场林下蜂养殖春季日常管理培训正在举行。
“会长,我家的蜂窝里一个眼有好几枚蜂籽,是怎么回事?”
“那是工蜂产籽,等一下会教你们如何解决!”
“一定要记住四个要点:蜜足,王新,脾新,群强!养蜂基本就没啥问题了……在家操作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微信群里及时咨询,我们会一一解答。”负责培训的紫云自治县蜂产业养殖协会会长黄思荣反复强调,80余名前来学习的群众纷纷用手机拍摄视频记录。
这样深入田间地头的培训,在紫云全县每天都在进行。
黄思荣,是紫云有名的养蜂“土专家”,拥有11年的养蜂经验。在政府大力支持下,2018年,他牵头成立了紫云自治县蜂产业养殖协会,一边建设养殖基地,一边为全县林下蜂养殖提供免费技术服务,促进林下蜂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第一次参加培训的陈小刚曾是一名赶蜂人。过去,紫云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常常吸引省外的养蜂人拉着一车一车的蜜蜂赶着花期来采蜜。20年前,一位浙江的养蜂老板来到陈小刚家所在的板当镇新场村,从此陈小刚成了一名养蜂学徒,跟着这群蜜蜂辗转湖南、湖北、山东、内蒙古,追逐花期。
“今天特意和媳妇一起来学习,养蜂产业有前景,现在又有免费专业技术指导,我想在紫云自己养蜂。”从迁徙的小学徒变身为本地的土专家,陈小刚目前帮着村合作社蜜蜂,每个月有工资3000元,他还在自己负责的养蜂基地里,租了16亩地种植辣椒,以增加收入。
“等到我们攒够了钱,就自己养蜂。”陈小刚的妻子翁梅笑着说。
据板当镇林业站站长陈贵远介绍,自去年9月林下蜂项目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全镇林下蜂养殖规模达4600群,带动群众就业46户。
“与过去传统养蜂不同,我们摈弃传统圆桶养殖方式,采用中蜂活框养殖模式管理;通过云贵高原中蜂与地方土蜂进行杂交,择优品种进行人工育王;改传统的自然分蜂为人工分蜂。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繁蜂存活率和蜂蜜品质。”黄思荣介绍,通过理论结合实操培训,落实“传帮带”将技术迅速交到每一位养蜂人手中。
一手用活本土专家技术人员,一手紧抓全面系统培训,为有效推进全县林下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紫云积极对接云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林学院、省农科院等专家技术团队为全县养蜂等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重点对林下产业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维护、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农户技能。
今年以来,专家技术团队为紫云13个乡镇(街道)和项目实施点提供林下养蜂、养鸡、食用菌种植等技术指导50余次;已实现对全县种植养殖户技能培训全覆盖,其中培训贫困群众2600余人次。
紫云自治县浪风关国有林场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 胡家林摄
搬迁稳就业 国有林场变身“工厂”
搬迁前,紫云自治县花火镇的刘远利总为买米发愁。
“我丈夫有三弟兄,家里就3亩田,怎么够吃?年年都要买米吃。一家人挤在老木房里也不是办法,必须搬!”2019年7月,刘远利如愿来到了松山街道办城东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
搬迁后,刘远利开始为赚钱担忧,“去哪找工作?”
为了解决松山街道办城南社区和城东社区易地搬迁群众的头等大事,紫云以浪风关国有林场为重点,依托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菌、林下鸡和林下蜂等“短、平、快”的林下立体种养产业。
得知浪风关国有林场林下菌培育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用工,刘远利和丈夫早早报了名。背基料、打土培,一天能赚100元。今年3月初,食用菌到了采收季节,和刘远利一样天没亮就起床赶往林场采收蘑菇的社区乡邻不在少数。
“采收要趁早,来晚了,菌伞就会长开,品质不行;另外,如果来晚了,就被别人采光了。采收高峰期,我们常常凌晨两点多就戴着头灯出发。”刘远利说,蘑菇采收按件计费,有时一天能赚200多元。
据浪风关国有林场负责人王从军介绍,林下种养产业主要由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负责,林场提供资源组织实施,村合作社具体负责协调工作。
浪风关林下种养产业以“入股合作、利益保底、盈余返还、佣工付酬”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 国有林场 合作社 农户”的“抱团式”组织新模式,优先为紫云城南、城东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服务。
目前,浪风关国有林场建设完成1000余亩林下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养殖林下鸡6.7万羽、林下蜂300群,利益联结贫困户730余户,同步推进中药材、精品水果和其它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县13个乡镇(街道)林地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此外,还将163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增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力量。
“过一阵子,基地的蓝莓将进入采摘期,新增的2000亩林下菌也会马上进入菌床建设阶段,新一轮的用工高峰期马上要来了。”王从军告诉基地采菌的农户。
林场另一边的加工基地里,1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时间完成盐焗菇初加工。为了不让一朵蘑菇烂在山里,紫云在发展林下菌之初就将鲜菇加工环节考虑在内。
“我们每天要完成8000多斤的次等鲜菇初加工。半月前的高峰期,每天要加工3万多斤,实行三班倒,我家两口子每个月也有5000元的工资。”从大营镇搬迁到松山街道办城南社区的杨云妹说。
截至目前,浪风关国有林场林下食用菌已销售鲜菇2万多斤;销售盐焗菇初加工产品300多吨,直接运往大连的食用菌深加工出口厂家。
紫云自治县林下生态鸡蛋 胡家林摄
黔货猛出山 林下鸡受市场青睐
紫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不同海拔气候垂直差异大,山区小气候突出。
“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实现适度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模式。”2018年,军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洪的想法与紫云自治县政府退耕还林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如今,作为军辉公司大本营的松山街道新民村林下生态蛋鸡养殖基地,随处可见树上脆红李硕果满枝头,树下健壮的鸡群悠闲地踱步觅食。400多个现代化山地林下鸡舍大棚散落山间,青翠山坡上点缀着蓝色鸡舍的灵动。
4月25日,在基地的鲜蛋分拣车间里,陈洪一边将成品装车,一边介绍:“今天的这批鲜蛋一共有1300多件,将分别发往上海、广东、成都等地。我们的产品主要走中高端路线,销往一、二线城市。复工复产两个多月来,我们专销上海小邻通公司的订单已达28万元。高品质生态蛋、鸡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如何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陈洪“喂鸡有道”。
林下养殖对于拥有多年饲养经验的陈洪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生态优势。为了突出紫云生态鸡的品质,陈洪专门学习了科学的有机饲料配方,结合林间散养模式,保证每只鸡摄取足够的营养。
线上发力,销售有方。军辉公司为不断拓宽和巩固市场,依托紫云自主研发的云果易购、格凸山货和紫云便民商圈,淘宝紫云扶贫馆、京东紫云扶贫馆和中国扶贫网紫云扶贫馆等网销平台,推广线上销售。
同时,推出“公鸡 母鸡 送1盒鲜蛋”的组合销售模式;针对省外消费者,创新推出每位消费者认养1只生态鸡1年,每月免费送30枚鸡蛋的套餐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作为紫云自治县最大的林下鸡养殖公司,军辉公司在全县有6个林下鸡养殖基地,占地3500余亩,共建设林下养殖专用鸡舍1000多间,高原散养鸡年出栏能力40万羽,保证供应稳定。除此之外,军辉公司还积极开拓市场,与县里签订统一收购协议,今年第一批将收购全县其他散养农户的林下鸡10万羽,进行统一销售,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在各方大力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军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高原鸡养殖、良种推广、屠宰加工等几大产业,是贵州省林业局林下养鸡示范基地;成功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助力紫云自治县脱贫攻坚。
“以前,这边地都荒了好几年。现在养鸡好,我们给公司养鸡,每个月有2500多元钱,忙的时候还有加班费。公司负责食宿,一年下来我赚了2万多元。”新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佐乔弟说。
收获喜悦的不止佐乔弟。“两天前,我们新民村合作社实现了首次‘小额扶贫e贷’贫困户投资参与收益分成。全村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到林下生态蛋鸡养殖项目收益分成共计153000元,户均收益分成3000元。这么短时间内就能见到分红,我们都很看好这个产业。”新民村村委会副主任班继船说。(吴采丽)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