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丰宁坝上发现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7月8日,中国新闻网记者从河北省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丰宁县)林业部门获悉,近日,丰宁县实验中学园艺教师李国权在该县坝上孤石牧场附近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花杓兰20余株,这是继他去年首次在该县云雾山发现大花杓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目前丰宁县共发现大花杓兰300余株。
李国权说,这次发现的大花杓兰生长在丰宁坝上草原和林缘交汇地带,海拔1700米左右,早晚温差大,“在这种特殊的地里环境下发现大花杓兰实数罕见,“这里生长的20多株大花杓兰比云雾山上的花朵都要大一些,但一丛只有两三株,最多的6株。”这也是继他去年首次在该县云雾山发现200余株野生大花杓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此次新发现野生大花杓兰花体呈紫红色,花朵直径在5厘米至6厘米间,花两侧对称,花朵好像一个小口、大肚的囊袋,另外两片花瓣向前弯曲,拱卫着丰满圆润的唇瓣,的确十分珍稀。
大花杓兰,别名大口袋花,是中国野生兰花中观赏价值最高的一种。原产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河北、山东、台湾等地,生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林下、林缘或草坡上腐殖质丰富和排水良好之地。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也有分布。目前,北方自然分布的大花杓兰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
丰宁实验中学园艺教师李国权近20年间一直致力于丰宁野生植物的搜集、发现和整理工作,目前他的足迹已遍布丰宁8765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之间,经他搜集和整理的丰宁野生植物标本已达600多种,其中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就达8种,省级保护植物20多种。(中国新闻网)
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汪民站长到洪崖山林管局调研指导工作
近日,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汪民站长一行在洪崖山林管局庞新博局长、田明君书记的陪同下,先后到我局直属单位洪崖山林场、葫芦峪林场和七里亭示范场就林木种苗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工作。
汪民站长每到一处都实地详细了解苗木培育及建设管理了况,并给出有指导性的建议。他建议我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整形苗木,包括油松及花灌木,提高苗木的经济附加值,并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汪站长高度评价了我局近阶段苗圃产业结构调整及林木种苗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对洪崖山林管局苗圃建设发展充满了信心。(省洪崖山林管局 安传志)
省林科院“北方核桃早丰选育及栽培”国家林业局通过验收
近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林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北方核桃早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选育出早硕等2个早实核桃新品种和1个晚实核桃新品系硕香。研究探索了核桃多倍体诱导技术,并诱导出一批4倍体单株。研究出核桃胚培养快速成苗技术。通过对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中主要矿质元素对核桃坚果品质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k和ca离子含量与核桃坚果品质的关系等结论,提出了薄壳品种和厚壳品种的适宜建园土壤,提出了解决薄壳核桃品种“露仁”问题的技术方案。项目集成了早实核桃品种矮密栽培系列技术和晚实核桃早果丰产系列技术,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河北省林科院 毛向红)
河北分布的主要野生医药树种简介
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以下简称“普查”)自2 0 0 6年12月开始,2 010年1月结束。截至2 011年4月1日,普查共发现野生树种472种,共发掘整理出具有医药价值的134个野生树种,其中最主要的有33个树种,现主要介绍如下。
刺五加
刺五加(拉丁学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 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灌木,高1-6米;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基部不膨大,脱落后遗留圆形刺痕,叶有小叶5,稀3;叶柄常疏生细刺,长3-10厘米;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侧脉6-7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有棕色短柔毛,有时有细刺。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稀疏的圆锥花序,直径2-4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5-7厘米,无毛;花梗长1-2厘米,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毫米;雄蕊5,长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
果实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毫米,宿存花柱长1.5-1.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黄荆
黄荆 (vitex negundo l.)是主要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在菲律宾的临床测试其有治疗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等。 在日本,黄荆成为医药确认为有效的中草药,有祛痰、滋补功能。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
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
核果近球形,黑色,径约2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牡荆
牡荆为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牡荆在北京地区称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
牡荆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果实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花果期7~11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细毛。叶对生,间有三叶轮生;掌状5出复叶,枝端的间有3出复叶;中间3小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具粗锯齿;两面绿色,并有细微油点,两面沿叶脉有短细毛,嫩叶背面毛较密;两侧小叶卵形,长为中间小叶的1/4~2/4;总叶柄长3~6厘米,密被黄色细毛。
圆锥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至30厘米,密被粉状细毛;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花萼钟状,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长约6毫米或稍长,外面细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头2裂。浆果黑色,宿萼包蔽过半。花期7~8月。
槐树
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供建筑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种子均可入药。
槐(原始种),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叶轴初被疏柔毛,旋即脱净;叶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叶形状多变,有时呈卵形,叶状,有时线形或钻状,早落;小叶4-7对,对生或近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变无毛;小托叶2枚,钻状。
圆锥花序顶生,常呈金字塔形,长达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叶;花萼浅钟状,长约4毫米,萼齿5,近等大,圆形或钝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无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近圆形,长和宽约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脉纹,先端微缺,基部浅心形,翼瓣卵状长圆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先端浑圆,基部斜戟形,无皱褶,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与翼瓣等长,宽达6毫米;雄蕊近分离,宿存;子房近无毛。
荚果串珠状,长2.5-5厘米或稍长,径约10毫米,种子间缢缩不明显,种子排列较紧密,具肉质果皮,成熟后不开裂,具种子1-6粒;种子卵球形,淡黄绿色,干后黑褐色。花期6-7 月,果期8-10月。
郁李
郁李,别名:爵梅,秧李,拉丁文名: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 ,蔷薇科、樱属灌木,高1-1.6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或绿褐色,无毛。桃红色宝石般的花蕾,繁密如云的花朵,深红色的果实,都非常美丽可爱,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花、观果树种。宜丛植于草坪、山石旁、林缘、建筑物前;或点缀于庭院路边,或与棣棠、迎春等其他花木配植,也可作花篱栽植。
1、郁李根
治龋齿痛,气滞积聚。
①《本经》:主齿断肿,龋齿,坚齿。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2、郁李仁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①《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③《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④《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⑤《珍珠囊》:破血润燥。
⑥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含漱。
花椒
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果实呈圆形,绿豆大小,其外皮是一种常用香料。果实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果皮叫椒红,种子叫椒目,都是中药材,家庭常用调味品,多见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种。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
高3~7米的落叶小乔木;茎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宽而扁且劲直的长三角形,当年生枝被短柔毛。
叶有小叶5~13片,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无柄,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位于叶轴顶部的较大,近基部的有时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其余无或散生肉眼可见的油点,叶背基部中脉两侧有丛毛或小叶两面均被柔毛,中脉在叶面微凹陷,叶背干后常有红褐色斑纹。
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序轴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或无毛;花被片6~8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雄花的雄蕊5枚或多至8枚;退化雌蕊顶端叉状浅裂;雌花很少有发育雄蕊,有心皮3或2个,间有4个,花柱斜向背弯。
果紫红色,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散生微凸起的油点,顶端有甚短的芒尖或无;种子长3.5~4.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香椿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
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被稀疏的锈色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聚伞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长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齿裂或浅波状,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4-5毫米,宽2-3毫米,无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盘无毛,近念珠状;子房圆锥形,有5条细沟纹,无毛,每室有胚珠8颗,花柱比子房长,柱头盘状。
蒴果狭椭圆形,长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苍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种子基部通常钝,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连翘
连翘(拉丁学名:forsythia suspensa ):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果实可以入药。
产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
落叶灌木。枝开展或下垂,棕色、棕褐色或淡黄褐色,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三出复叶,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0.8-1.5厘米,无毛。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梗长5-6毫米;花萼绿色,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6-7毫米,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睫毛,与花冠管近等长;花冠黄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1.2-2厘米,宽6-10毫米;在雌蕊长5-7毫米花中,雄蕊长3-5毫米,在雄蕊长6-7毫米的花中,雌蕊长约3毫米。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
核桃楸
核桃楸(学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一种雌雄异型异熟物种,分布区地处温带、局部地区可伸入亚热带北缘。喜欢凉干燥气候,耐寒,能耐-40℃严寒。
乔木,高达20余米;枝条扩展,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色,具浅纵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数羽状复叶生于萌发条上者长可达80厘米,叶柄长9-14厘米,小叶15-23枚,长6-17厘米,宽2-7厘米;生于孕性枝上者集生于枝端,长达40-50厘米,叶柄长5-9厘 米,基部膨大,叶柄及叶轴被有短柔毛或星芒状毛;小叶9-17枚,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卵 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初被有稀疏短柔毛,后来除中脉外其余 无毛,深绿色,下面色淡,被贴伏的短柔毛及星芒状毛;侧生小叶对生,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截形至近于心脏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
雄性葇荑花序长9-20厘米,花序轴被 短柔毛。雄花具短花柄;苞片顶端钝,小苞片2枚位于苞片基部,花被片1枚位于顶端而 与苞片重叠、2枚位于花的基部两侧;雄蕊12枚、稀13或14枚,花药长约1毫米,黄色, 药隔急尖或微凹,被灰黑色细柔毛。雌性穗状花序具4-10雌花,花序轴被有茸毛。雌花 长5-6毫米,被有茸毛,下端被腺质柔毛,花被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被柔毛,柱头鲜红 色,背面被贴伏的柔毛。果序长约10-15厘米,俯垂,通常具5-7果实,序轴被短柔毛。
果实球状、卵状或椭圆状,顶端尖,密被腺质短柔毛,长3.5-7.5厘米,径3-5厘米;果核 长2.5-5厘米,表面具8条纵棱,其中两条较显著,各棱间具不规则皱曲及凹穴,顶端具 尖头;内果皮壁内具多数不规则空隙,隔膜内亦具2空隙。花期5月,果期8-9月。
黄檗
黄檗(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名医别录)别称:檗木(神农本草经),黄檗木(本草纲目),黄波椤树,黄伯栗、元柏(东北各省),关黄柏(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柏(南方各地)。
木栓层是制造软木塞的材料。木材坚硬,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是枪托、家具、装饰的优良材,亦为胶合板材。果实可作驱虫剂及染料。种子含油7.76%,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外用治火烫伤、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
树高10-20米,大树高达30米,胸径1米。枝扩展,成年树的树皮有厚木栓层,浅灰或灰褐色,深沟状或不规则网状开裂,内皮薄,鲜黄色,味苦,粘质,小枝暗紫红色,无毛。叶轴及叶柄均纤细,有小叶5-13片,小叶薄纸质或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6-12厘米,宽2.5-4.5厘米,顶部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一侧斜尖,或为圆形,叶缘有细钝齿和缘毛,叶面无毛或中脉有疏短毛,叶背仅基部中脉两侧密被长柔毛,秋季落叶前叶色由绿转黄而明亮,毛被大多脱落。
花序顶生;萼片细小,阔卵形,长约1毫米;花瓣紫绿色,长3-4毫米;雄花的雄蕊比花瓣长,退化雌蕊短小。
果圆球形,径约1厘米,蓝黑色,通常有5-8(-10)浅纵沟,干后较明显;种子通常5粒。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苦参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
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月季
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月季花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
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梗长2.5-6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红色,萼片脱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盐肤木
盐肤木,拉丁学名:rhus chinensis mill. (《flora of china》) ,英文名:nutgall tree,中文别名:五倍子树(山梧桐、黄瓤树、欺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盐肤木是中国主要经济树种,可供制药和作工业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种子还可榨油。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观叶、观 果的树种。花开于8~9月,蜜、粉都很丰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叶、花及果均可入 药,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血、涩肠止泻之效。
落叶小乔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纸质,边缘具粗钝锯齿,背面密被灰褐色毛,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厘米,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乳白色,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毫米,边缘具细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极短;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 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4-5毫米,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草麻黄
草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别名麻黄草、华麻黄。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适应性强。草麻黄为吉林省3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明令禁止采集野生资源。草麻黄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为中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长1毫米或稍长,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约占全长的1/4-1/2,裂口边缘不整齐,常被少数毛茸。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中麻黄
中麻黄(拉丁学名ephedra intermedin schrenk),为麻黄目麻黄科植物,产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省区,以西北各省区最为常见。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多米的干旱荒漠、沙滩地区及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阿富汗、伊朗和苏联也有分布。
中麻黄灌木,高达 1米以上;茎直立,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圆筒形,灰绿色,有节,节间通常长3-6厘米,直径2-3毫米。叶退化成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稀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稀2-3)密集于节上呈团状,苞片5-7对交互对生或5-7轮(每轮3);雄花有雄蕊5-8;雌球花2-3生于节上,由3-5轮生或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仅先端1轮或1对苞片生有2-3雌花;珠被管长达3毫米,常螺旋状弯曲,稀教短而不明显弯曲。雌球花熟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通常3(稀2),包藏于肉质苞片内,不外露。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
茎直立或匍匐斜上,粗壮,基部分枝多; 绿色小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径1-2毫米,节间通常长3-6厘米,纵槽纹较细浅。叶3裂及2裂混见,下部约2/3合生成鞘状,上部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披针形。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成团状,稀2-3个对生或轮生于节上,具5-7对交叉对生或5-7轮(每轮3片)苞片,雄花有5-8枚雄蕊,花丝全部合生,花药无梗;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苞片3-5轮(每轮3片)或3-5对交叉对生,通常仅基部合生,边缘常有明显膜质窄边,最上一轮苞片有2-3雌花;雌花的珠被管长达3毫米,常成螺旋状弯曲。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长6-10毫米,径5-8毫米;种子包于肉质红色的苞片内,不外露,3粒或2粒,形状变异颇大,常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6毫米,径约3毫米。花期5-6月,种子7-8月成熟。
山合欢
学名:albizia kalkora (roxb.)prain,英文名:wild siris,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含羞草亚科 mimosoideae;属名:合欢属 albizzia durazz.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小枝棕褐色,高4—15米。2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2—3对,小叶5—14对,线状长圆形,长1.5—4.5厘米,宽1—1.8厘米,顶端圆形而有细尖,基部近圆形,偏斜,中脉显著偏向叶片的上侧,两面密生短柔毛。头状花序,2—3个生于上部叶腋或多个排成顶生伞房状;花丝白色。荚果长7—17厘米,宽1.5—3厘米,深棕色;种子4—12颗。花期5—7月,果期9—11月。
生于溪沟边、路旁和山坡上;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
毒 性:花有催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茎皮乙醇或水的提取物1000mg/kg,出现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惊厥死亡。
北枳椇
北枳椇(学名:hovenia dulcis)为鼠李科枳椇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200-1400米的次生林中或庭园栽培。
高大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无毛,有不明显的皮孔。
叶纸质或厚膜质,卵圆形、宽矩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7厘米,宽4-11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截形,少有心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或粗锯齿,稀具浅锯齿,无毛或仅下面沿脉被疏短柔毛;叶柄长2-4.5厘米,无毛。
花黄绿色,直径6-8毫米,排成不对称的顶生,稀兼腋生的聚伞圆锥花序;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 萼片卵状三角形,具纵条纹或网状脉,无毛,长2.2-2.5毫米,宽1.6-2毫米;花瓣倒卵状匙形,长2.4-2.6毫米,宽1.8-2.1毫米,向下渐狭成爪部,长0.7-1毫米;花盘边缘被柔毛或上面被疏短柔毛;子房球形,花柱3浅裂,长2-2.2毫米,无毛。
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6.5-7.5毫米,无毛,成熟时黑色;花序轴结果时稍膨大;种子深栗色或黑紫色,直径5-5.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小叶白蜡树
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 dc.,木犀科 白蜡树属植物。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河南。
小叶白蜡的外形很美,叶子较小,叶上像涂了一层白白蜡光泽闪亮,1-5米高的幼树,树枝光滑;10米高的树,树干灰色光亮,树高约20米的大树树龄已超过百年,胸径约1米,树干高大通直且全身有很细的浅纹。落叶乔木,高10-20m。芽黑褐色,外被糠秕状毛。羽状复叶,小叶7-13,纸质,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下面密生细腺点。聚伞圆锥花序,花杂性。翅果倒披针形。花期5月。果期8-9月。
无梗五加
无梗五加,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根皮有药用价值。
无梗五加(种拉丁名: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rupr.et maxim.]seem),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纵裂纹和粒状裂纹;枝灰色,无刺或疏生刺;刺粗壮,直或弯曲。叶有小叶3-5;叶柄长3-12厘米,无刺或有小刺;小叶片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长8-18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稀重锯齿状,侧脉5-7对,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头状花序紧密,球形,直径2-3.5厘米,有花多数,5-6个稀多至10个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或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0.5-3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无梗;萼密生白色绒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卵形,浓紫色,长1.5-2毫米,外面有短柔毛,后毛脱落;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果实倒卵状椭圆球形,黑色,长1-1.5厘米,稍有棱,宿存花柱长达3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大叶白蜡树
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玄参目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落叶乔木。高8~15m。树皮褐灰色,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后变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芽广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无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多为5,大形,广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5~15cm;顶端中央小叶特大,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先端尖或钝尖,边缘有浅而粗的钝锯齿,下面脉上有褐毛,叶基下延,微呈翅状或与小叶柄结合。圆锥花序顶生于当年枝先端或叶腋;萼钟状或杯状;无花冠。翅果倒披针状,多变化,先端钝或凹,或有小尖。花期5月。果期8~9月。木材硬而致密,为制家具的好材料。树生长较快,可用行道树;种子油供制肥皂用。
葛藤
葛藤(拉丁学名:argyreia seguinii (levl.) van. ex levl),又名:野葛、粉葛藤、甜葛藤、葛条,旋花科、银背藤属。生于丘陵地区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分布海拔高度约300-1500米处。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中国贵州、广西及云南东南部等地。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等疾病。葛藤主茎直径可大至60厘米,主茎长度可达40米,葛藤长度甚至可达300米.
藤本,高达3米,茎圆柱形、被短绒毛。叶互生,宽卵形,长10.5-13.5厘米,宽5.5-1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被灰白色绒毛,侧脉多数,平行,在叶背面突起;叶柄长4.5-8.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短,长1-2.5厘米,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明显,卵圆形,长及宽2-3厘米,外面被绒毛,内面无毛,紫色;萼片狭长圆形,外面密被灰白色长柔毛,长13毫米,宽5毫米,内萼片较小;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长6-7厘米,冠檐浅裂;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着生于管下部,花丝短,花药箭形;子房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
尖叶白蜡
尖叶白蜡(学名:fraxinus szaboana)为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各省、黄河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落叶小乔木,高3 8米;树皮灰色。冬芽大,尖圆锥形,外侧密被黄褐色茸毛和白色腺毛,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小枝黄色,无毛或被细柔毛,旋秃净,皮孔小而凸起,棕色,椭圆形,散生。羽状复叶长12-20厘米;叶柄长3-5厘米,基部稍膨大,嫩时有成簇棕色曲柔毛,旋即脱落;叶轴较细,略弯曲,上面具窄沟,沟棱深,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被细柔毛;小叶3-5(-7)枚,硬纸质,卵状披针形,稀倒卵状披针形,长4.5-9厘米,宽2-4厘米,顶生小叶通常较大,先端长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至钝圆,叶缘具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在中脉两侧和基部有时被淡黄色或白色柔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侧脉6-8对,上面平坦,下面凸起,细脉凸起并网结;小叶柄长2-3毫米或近无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长5-8厘米;花序梗长1.5-2厘米,有时分枝基部具叶状苞片,被疏散长柔毛或糠秕状毛,皮孔散生,不明显;雄花和两性花异株;花萼杯状,长约1.5毫米,萼齿三角形尖头;无花冠;花柱较短,柱头2叉裂。翅果匙形,长3-3.5厘米,宽约5毫米,中上部最宽,先端钝,基部渐狭,翅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长约1.2厘米,隆起,脉棱细直;宿存萼的萼齿整齐,与坚果基部疏离。花期4-5月,果期7-9月。
山楂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
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落叶乔木,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
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小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圆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山花椒
山花椒:灌木,高1-3米,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树皮暗灰色,多皮刺;小枝平滑,暗紫色,节部有刺,长约1.2厘米。芽小形,暗紫红色。叶互生,叶轴具狭翼,中间下陷成小沟状,背面具稀疏而略向上的小皮刺,小叶13-21,对生或互生,小叶柄短,长约2毫米;小叶片纸质,为歪斜的披针形或不对称的卵形,长1.5-3.5厘米,宽8-10 毫米,基部近楔形,常偏斜,先端急尖而钝头,边缘为波状细锯齿,齿缝有腺点,基部两侧边缘常反卷,表面绿色,疏被刚伏毛,后脱落,中脉下陷,侧脉不显露,背面淡绿色,疏生腺点。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苞片早落,花序长3-8厘米,无毛,花小而多,青色,单性,雌雄异株,花粳比花短,萼片5,广卵形,长约 0.5毫米;花瓣5,长圆形或长卵形,长约1.5毫米,两端狭而钝;雄花雄蕊5,花期伸出花瓣外,花丝线形,花药广椭圆形,药隔顶部有1色泽较深的腺点;退化心皮细小,顶端2-3叉裂;雌花心皮3,几无花柱,柱头头状,雄蕊退化。蓇葖果(成熟的心皮)1-3,带绿色或褐色,被腺点,顶端有极短的喙。种子卵球形,蓝黑色,直径约4毫米,有光泽。
毛泡桐
毛泡桐(学名:paulownia tomentosa)为玄参科泡桐属的植物。以其花紫色,又名紫花泡桐。分布在北美洲、日本、朝鲜、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东、湖北、江西、辽宁、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800米的地区。
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大伞形,树皮褐灰色;小枝有明显皮孔,幼时常具粘质短腺毛。叶片心脏形,长达40厘米,顶端锐尖头,全缘或波状浅裂,上面毛稀疏,下面毛密或较疏,老叶下面的灰褐色树枝状毛常具柄和3-12条细长丝状分枝,新枝上的叶较大,其毛常不分枝,有时具粘质腺毛;叶柄常有粘质短腺毛。花序枝的侧枝不发达,长约中央主枝之半或稍短,故花序为金字塔形或狭圆锥形,长一般在50厘米以下,少有更长,小聚伞花序的总花梗长1-2厘米,几与花梗等长,具花3-5朵;萼浅钟形,长约1.5厘米,外面绒毛不脱落,分裂至中部或裂过中部,萼齿卵状长圆形,在花中锐头或稍钝头至果中钝头;花冠紫色,漏斗状钟形,长5-7.5厘米,在离管基部约5毫米处弓曲,向上突然膨大,外面有腺毛,内面几无毛,檐部2唇形,直径约小5厘米;雄蕊长达2.5厘米;子房卵圆形,有腺毛,花柱短于雄蕊。蒴果卵圆形,幼时密生粘质腺毛,长3-4.5厘米,宿萼不反卷,果皮厚约1毫米;种子连翅长约2.5-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该种在被毛疏密,花枝及花冠大小,萼齿尖钝等方面常因生境和海拔高低而有变异,生长在海拔较高处,有花枝变小、萼齿在花期较钝、花冠稍短缩的趋势。
柘树
柘树(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ex lavallee)。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宅旁或灌木林中,喜阳,对肺结核、熨伤疼痛、跌打损伤都有疗效,民间用来治疗癌症。
柘树根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等4种单糖组成。这个对肺癌有奇效。
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长5-20毫米;冬芽赤褐色。叶卵形或菱状卵形,偶为三裂,长5-14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无毛或被柔毛,侧脉4-6对;叶柄长1-2厘米,被微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具短总花梗;雄花序直径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着于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质,先端肥厚,内卷,内面有黄色腺体2个,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花丝在花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雌花序直径1-1.5厘米,花被片与雄花同数,花被片先端盾形,内卷,内面下部有2黄色腺体,子房埋于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径约2.5厘米,肉质,成熟时桔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大果榆
大果榆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纵裂,粗糙,小枝有时(尤以萌发枝及幼树的小枝)两侧具对生而扁平的木栓翅,间或上下亦有微凸起的木栓翅,稀在较老的小枝上有4条几等宽而扁平的木栓翅;幼枝有疏毛,一、二年生枝淡褐黄色或淡黄褐色,稀淡红褐色,无毛或一年生枝有疏毛,具散生皮孔;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芽鳞背面多少被短毛或无毛,边缘有毛。叶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厚革质,大小变异很大,通常长5-9厘米,宽3.5-5厘米,最小之叶长1-3厘米,宽1-2.5厘米,最大之叶长达14厘米,宽至9厘米,先端短尾状,稀骤凸,基部渐窄至圆,偏斜或近对称,多少心脏形或一边楔形,两面粗糙,叶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迹,叶背常有疏毛,脉上较密,脉腋常有簇生毛,侧脉每边6-16条,边缘具大而浅钝的重锯齿,或兼有单锯齿,叶柄长2-10毫米,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前一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或散生于新枝的基部。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4.7(常2.5-3.5)厘米,宽1-3.9(常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对称,微狭或圆,有时子房柄较明显,顶端凹或圆,缺口内缘柱头面被毛,两面及边缘有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钟形,外被短毛或几无毛,上部5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
侧柏
侧柏(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为中国特产,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寿命很长,常有百年和数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被选为北京市的市树。
侧柏耐旱,常为阳坡造林树种,也是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叶和枝入药,可收敛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种子有安神、滋补强壮之效。
侧柏是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枝条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树树冠则为广圆形;生鳞叶的小枝细,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叶鳞形,长1-3毫米,先端微钝,小枝中央的叶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间有条状腺槽,两侧的叶船形,先端微内曲,背部有钝脊,尖头的下方有腺点。
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径约2毫米,蓝绿色,被白粉。
球果近卵圆形,长1.5-2(-2.5)厘米,成熟前近肉质,蓝绿色,被白粉,成熟后木质,开裂,红褐色;中间两对种鳞倒卵形或椭圆形,鳞背顶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弯曲的尖头,上部1对种鳞窄长,近柱状,顶端有向上的尖头,下部1对种鳞极小,长达13毫米,稀退化而不显著。
种子卵圆形或近椭圆形,顶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长6-8毫米,稍有棱脊,无翅或有极窄之翅。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卫矛
卫矛(学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除东北、新疆、青海、西藏、广东及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生长于山坡、沟地边沿。分布达日本、朝鲜。带栓翅的枝条入中药,叫鬼箭羽。
灌木,高1-3米;小枝常具2-4列宽阔木栓翅;冬芽圆形,长2毫米左右,芽鳞边缘具不整齐细坚齿。叶卵状椭圆形、窄长椭圆形,偶为倒卵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1-3毫米。
聚伞花序1-3花;花序梗长约1厘米,小花梗长5毫米;花白绿色,直径约8毫米,4数;萼片半圆形;花瓣近圆形;雄蕊着生花盘边缘处,花丝极短,开花后稍增长,花药宽阔长方形,2室顶裂。蒴果1-4深裂,裂瓣椭圆状,长7-8毫米;种子椭圆状或阔椭圆状,长5-6毫米,种皮褐色或浅棕色,假种皮橙红色,全包种子。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楝树
楝树(拉丁学名:melia azedarach l.),别称: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等。在中国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木材轻软,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 ;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造林树种。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
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广展,向上斜举。
楝树花并不招人眼,但花期很长,有的年份能持续开放一个多月。花朵很小,花瓣白中透紫,在衰败的过程中,逐渐变白,四下弯曲分散。花蕊呈紫色棒状,花蕊头似喇叭口,周围呈紫色,蕊心呈黄色,布满了花粉,随着蕊的成熟,花蕊逐渐中空。受粉后的雌蕊,日后会长出楝树豆来。楝树豆先青后黄,长成后有指头大小,薄薄的软层中间包裹着豆核。
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长7-8毫米,有纵细脉,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花药10枚,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顶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无毛,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
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1-2厘米,宽8-15毫米,内果皮木质,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天女花
天女花产地中国。在亚洲范围内,韩国、日本也有分布。为濒危植物,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当年生小枝细长,直径约3毫米,淡灰褐色,初被银灰色平伏长柔毛。叶膜质,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 (6) 9-15 (25)厘米,宽4-9 (12) 厘米,先端骤狭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钝圆、平截或近心形,上面中脉及侧脉被弯曲柔毛,下面苍白色,通常被褐色及白色多细胞毛,有散生金黄色小点,中脉及侧脉被白色长绢毛,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1-4 (6.5) 厘米,被褐色及白色平伏长毛,托叶痕约为叶柄长的1/2。花与叶同时开放,白色,芳香,杯状,盛开时碟状,直径7-10厘米;花梗长3-7厘米,密被褐色及灰白色平伏长柔毛,着生平展或稍垂的花朵;花被片9,近等大,外轮3片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4-6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被白色毛,顶端宽圆或圆,内两轮6片,较狭小,基部渐狭成短爪;雄蕊紫红色,长9-11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两药室邻接,内向纵裂,顶端微凹或药隔平,不伸出,花丝长3-4毫米;雌蕊群椭圆形,绿色,长约1.5厘米。聚合果熟时红色,倒卵圆形或长圆体形,长2-7厘米;蓇葖狭椭圆体形,长约1厘米,沿背缝线二瓣全裂。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喙;种子心形,假种皮橘红色,外种皮深褐色,长与宽6-7毫米,顶孔细小末端具尖。
辽东楤木
辽东楤木(学名:aralia elata ),是楤木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森林中,海拔约1000米上下。分布于黑龙江北部(黑龙江)、东北部(伊春、饶河)、南部(平山),吉林中部以东(蛟河、漫江、安图)和辽宁东北部(鸡冠山)。朝鲜、俄罗斯和日本也有分布。可用于补气活血,健脾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
灌木或小乔木,高1.5-6米,树皮灰色;小枝灰棕色,疏生多数细刺;刺长1-3毫米,基部膨大;嫩枝上常有长达1.5厘米的细长直刺。叶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长40-80厘米;叶柄长20-40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线形,长约3毫米,边缘有纤毛;叶轴和羽片轴基部通常有短刺;羽片有小叶7-11,基部有小叶1对;小叶片薄纸质或膜质,阔卵形、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5-1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稀阔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无毛或两面脉上有短柔毛和细刺毛,边缘疏生锯齿,有时为粗大齿牙或细锯齿,稀为波状,侧脉6-8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3-5毫米,稀长达1.2厘米,顶生小叶柄长达3厘米。圆锥花序长30-45厘米,伞房状;主轴短,长2-5厘米,分枝在主轴顶端指状排列,密生灰色短柔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花多数或少数;总花梗长0.8-4厘米,花梗长6-7毫米,均密生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膜质,边缘有纤毛,前者长5毫米,后者长2毫米;花黄白色;萼无毛,长1.5毫米,边缘有5个卵状三角形小齿;花瓣5,长1.5毫米,卵状三角形,开花时反曲;子房5室;花柱5,离生或基部合生。果实球形,黑色,直径4毫米,有5稜。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小果白刺
小果白刺灌木,高0.5-1.5米,弯,多分枝,枝铺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叶近无柄,在嫩枝上4-6片簇生,倒披针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渐窄成楔形,无毛或幼时被柔毛。聚伞花序长1-3厘米,被疏柔毛;萼片5,绿色,花瓣黄绿色或近白色,矩圆形,长2-3毫米。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两端钝圆,长6-8毫米,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色,带紫色,味甜而微咸;果核卵形,先端尖,长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种分布范围很广,生态条件悬殊,植物形态变幅也大。如内蒙古新巴尔虎旗达赉湖附近的标本叶形较小,长6-10毫米,宽2-4毫米;果长约6毫米。蒙古南部标本叶形较大,长15-21毫米,宽3-5毫米,果长7-8毫米。这种形态差别可能与生境不同有关。前人根据形态的变化;毛的有无、果形、颜色、叶的宽窄等定有不同的种下等级var. argentea kom.,var. globocarpa kitag.、f. angustifolia petrov和f. brunnescens petrov等。但这些形态极不稳定,且有过渡类型。甚至在同一株内混杂各种类型。这些种下等级勿须再分。
,长2-3厘米,成熟时白色、红色或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