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徐向阳反映,油茶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已成长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三大百亿产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规模小。全市油茶加工产业年需干油茶籽8万吨,而我市年均自产干油茶籽仅0.75万吨,供需缺口很大。二是单产低。全市基本处于荒芜状态的老油茶达34.3万亩,平均亩产鲜果不足50公斤。新造油茶林存在栽植配置、管理粗放、良种壮苗利用率低等问题,正常结果株仅30%-70%,出现大面积新造低产林,进入丰产期的油茶林达不到最低丰产标准,大部分年均亩产鲜果不足200公斤。三是产链短。油茶主要加工成初级开发的食用油和少量茶化妆用品,对茶食品及茶饼中的茶皂素类产品、油茶壳等深加工开发利用及油茶康养、旅游等第三产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茶果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和价值链短。为大力发展“十四五”咸宁油茶产业,建议:
一、扩规。选择适合我市丰产栽植的长林系列53号、4号、40号等优良品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奖补结合,合理统筹全域国土资源空间,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把关栽植品种、配置、管理等环节,通过清杂、垦复、复壮等方式,逐年更新改造一批低产老油茶林,全市新(改)造高效油茶林面积达到50万亩。
二、提产。加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高效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种植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优化品种配置、施肥配方、合理修剪、保花保果等技术,提高基地单产量,力争鲜果产量达500公斤/亩。
三、延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油茶食品、油茶茶皂素类产品及油茶壳深加工技术等,探索利用茶皂素的药理效能,研发降脂、消炎、保健、抗衰老等领域产品和辅料,开发油茶壳食用菌、壳渣有机肥等加工业;高标准规划油茶康养、旅游等第三产业,有效延伸油茶产业链。
媒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咸宁市委员会
来源:信息专报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