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程进入新常态后,很多绿化观赏苗木从业者对于现实和发展方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苗木滞销更让人深感压力山大。低价时代、供给侧改革、去库存、ppp模式、互联网 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方面,国家已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越发科学规范。另一方面,绿化观赏苗木产业规模约2000万亩,苗木产量远超出园林工程需求,并且相当一部分产品还不符合工程需求。
面对现状,继续坚守的从业者应该怎样甄别、处理现存苗木,选择哪些适销对路的花木品种作为首要核心竞争力,商品标准以及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又该如何制定都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
认清市场变化
近几年,国家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例如,各地方政府依法批准的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必须严格执行,若想修改要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就意味着以前有些地方出现的“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区长一新区”、“城市规划翻烧饼”等乱象将得到彻底转变,“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性模式将成为趋势。绿化建设规划朝令夕改造成的绿化观赏苗木产业无所适从、盲目跟风的现象,有望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打造生态、绿色、环保的“美丽中国”是我国城乡建设长期规划的顶层设计。绿化观赏苗木产业主要面对城镇化、生态和房地产项目,因此,从业者要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建设规划、特色项目,以及房地产业相关政策与动向,从中了解需求,找到切入点,进而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合理规划。
其实,全国各地都围绕着“美丽中国”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规划和项目,大家不妨先在着眼于此,多下工夫。
迎合当前及未来市场需求
针对“美丽中国”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大概念,就是要首选具有当地特色的观花、观叶、观枝、观果和芳香类树种。
不久前,成都市政府出台“增花添彩”十年中长期规划,力争把四川盆地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花盆”。未来将被成都纳入规划的树种自然以乡土观花观叶类为主。因此,企业可从木芙蓉、银杏、红梅、蜡梅、紫薇、樱花等政府工程需要的乡土树种中进行筛选,确定自己中长期主要发展的乔木品种。
北京于2015年中启动“增彩延绿”示范工程,预计通过8年的示范、推广将该市绿化植物的绿期和彩色期延长1个月,并由此从国内外遴选出80多种彩色植物和常绿植物待用。北京周边地区的苗木产业可根据推荐树种选定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以谋求中长期发展。
摒弃全国存量较大的品种
有些品种固然优秀,但其在全国各产区已有很大储存量,对销售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巨大压力。比如桂花和金叶榆,可能就不是最合适的备选品种。
适应生产环境、生长量较大
苗木生产企业除了选对品种以外,主要的利益取向就是该品种在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和较大的生长量。
一般说来,只有乡土树种或者通过较长期试种证明,其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品种才具备上述条件。因此,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是首选。
品种商品标准适应市场需求
实际上,只选对品种还远远不够,该品种的商品标准也要适应当下和将来的市场需求。绿化观赏苗木的一大特点就是生长培育期较长,所以要根据品种特点和批量率先确定它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标准。
例如,四川的桂花虽然品质很好,但分枝点非常单一,大都在1.5米左右,只适合园林景观使用。而乔木树种最大的出路是作为行道树应用,行道树对分枝点一般要求在2米以上。由于不符合行道树标准要求,找不到大市场突破口,导致严重滞销,价格降至高峰期的一成左右。
商品标准单一、不对销路的惨痛教训值得吸取。
发展完整的品种系列
例如个别企业励志打造樱花产业,采取品种全覆盖模式———冬樱、早樱、晚樱,单瓣、复瓣,花色红、白、粉、紫,样样俱全。此种模式尤其适合打造单一品种的文旅项目和主题公园的需求。
樱花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和新品种选育的纵向延伸,更能夯实核心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且不可替代。
易于造型以打造超级精品
相对现代园林景观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造型苗早已成为宠儿。传承中华盆景技艺,注入中外文化元素,采用各式雕塑手法创作出来的多种植物造型艺术品,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收获大大高于普通观赏苗木的经济回报,值得关注。
造型所选品种已从传统的紫薇、女贞、罗汉松、桂花等扩展开来,诸如北美海棠、榆树等。可挖掘的造型品种和形态潜力巨大,从业者可以踊跃参与。
做好试种对比试验
企业可总结出科学量化的生产技术、管理规程,既安全又高效,然后再利用其指导大批量生产。这样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生产环节,才有望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短生产周期,由此产生较大效益形成竞争力,并经得起独立核算的检验,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