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竹溪县双竹林场马家沟有一片600亩的珍贵楠木苗圃,培育、繁殖、守护这片苗圃的人叫杨广利,是竹溪县双竹林场一名普通职工。
在苗圃基地总能看到杨广利身着迷彩服,脚穿胶鞋,手持弯刀,在苗圃地田埂上指挥工人播种、插枝、施肥、培土、锄草的场景。
楠木古称皇木,在竹溪县被称为“贡木”,可广泛用于景观绿化、园林栽植、城市美化等。竹溪县新洲镇烂泥湾村至今还保存着200余株野生金丝楠木林,占地10余亩,最大一株胸径达1米以上,树龄达400余年。借助楠木良种基地、国家林木楠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双竹林场广泛开展本地楠木苗的选育、繁殖工作,在马家沟选址一大片地块,栽植培育各种楠木苗子,促进林场转型发展。
作为楠木苗圃守护人的杨广利,从2012年至今已经在苗圃基地工作了整整10年,从苗圃场地规划、设计,到施工、栽植、出售等20多道工序,他都积极参与,从没一句怨言。对于杨广利来说,每天都在接触树苗,不是育苗就是管护苗木,一年有300天左右的时间在苗圃基地、造林施工现场带队组织施工。特别是每年春季义务植树前后,更是他忙前忙后的关键时期,都说“人误农一时,农误人一年”,春季是植树造林最佳季节,不提前准备好,将对植树造林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每年3月初,杨广利就开始进行春季植树造林各项准备工作,从备苗、栽植时间,到工人组织、造林地块整理等相关事宜,他都与同事们共同商议,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每年经他手栽植的楠木苗,成活率都达到90%以上,为林场节约了造林成本。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林场楠木苗圃在助推产业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林场以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采取“合作社 苗圃基地 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发展楠木苗圃,带动农户在合作社从事楠木苗木的培育、栽植,增加就业岗位。双竹林场狮子垭村贫困户张定军早年在外务工,2020年春节过后,原本要出去继续打工,但受疫情影响,他被迫待在家中。杨广利得知情况后,积极动员他在家门口苗圃基地务工增收脱贫。在杨广利协调下,他被安排在苗圃基地从事栽植、锄草、修剪等林业工作,在繁忙季节里每天都能有100元的经济收入。除了在苗圃基地务工外,他还把1.3亩土地流转给林场建苗圃,每年可收土地租金650元。“是杨广利给我找到了‘金饭碗’,有了可靠的经济来源。2020年底,我家脱了贫,与乡邻们一起步入了小康生活。现在,我还在苗圃基地务工,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啦!”张定军高兴地说。
近年来,林场紧紧依托楠木苗圃产业,锁定“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楠木种质资源库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苗圃基地常年吸纳45户农户务工,年经济收入达2万多元。在植树造林繁忙季节,每日都有80多人在林场从事造林整地、栽植、培育苗木,年人均可实现5000多元的经济收入。杨广利也如往常一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圃基地里带领村民们一起劳作。他常说:“我累点苦点没有什么,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幸福安稳日子,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馈。”目前,林场已建成了柚子基地1000亩、楠木苗圃600亩、金银花基地200亩、楠木示范林2000亩、神仙树基地50亩,改造茶园300亩,出售楠木、红豆杉等各类苗木60万余株,全场有150余人在林业特色产业带动下,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林场正是有了像杨广利这样一批追求崇高职业理想、秉持认真负责职业态度、甘于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林业人,才使得林场的事业不断前进。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