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宜昌市国土绿化现场推进会在秭归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宜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推进市域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宜昌将实施五大森林景观建设工程,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林相优美的森林生态格局。
近年来,宜昌按照科学绿化、精准造林要求,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坚持增绿增效提质,把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基础,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绿满荆楚、绿化美化、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全域复绿等行动人工造林2.19万公顷、封山育林7.76万公顷、森林抚育1.82万公顷。
从“扩绿”到“提质”,打造森林景观示范带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宜昌将围绕“一江两山四区五水”的森林景观资源分布格局,开展城市近郊、道路水系、城镇乡村、重点区块森林景观打造,构建类型丰富、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宜昌市域森林景观体系。
在市区及各县市城区和近郊区域,以环城森林屏障圈、城市保留山体为主,建立一批城市主题森林景观;在铁路、高速、国道等重要通道和长江、清江等主要水系,将水土保持与森林功能融合;在县市城区以外的乡镇等,将森林景观资源与乡村民居融合;在三峡库坝区山地森林景观片区等重点区块,构建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自然风貌突出的宏大壮美森林景观。
宜昌将实施五大类型森林景观建设工程:天然林保育增景工程、人工林抚育添彩工程、道路水系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城镇村庄森林景观营建工程、节点片林森林景观打造工程。
对自然形成的天然森林,通过保育原种、连通廊道等,逐步培育雄伟大气的原始林海景观效果;对人工林适当疏伐,营造阳光穿林的通透林相效果;对重要通道和主要水系,通过更换彩色树种等,构建层次递进的廊道景观效果;对绿量足够的近城镇村庄片状森林区域,营造郊野花镜景观效果;对山体林缘临近的空地打造片林景观。
根据规划,2022至2025年,宜昌将打造一批森林景观引领区、示范带、网红点,推动国土绿化从“扩绿”向“提质”转换,形成“春百花、夏浓荫、秋重彩、冬有绿”的森林生态景观格局。
从城市到乡村,生态成为金字招牌
位于秭归芝茅公路罗家段的“森林之窗”,能俯瞰连片的森林场景,连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以观景平台为基础,设置了停车区、休憩区、科普区、观景区,2021年12月成功入围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园”。
“森林之窗”是秭归重点打造的绿化项目之一。近年来,秭归围绕景区、重要景观节点等进行重点绿化打造,建成5a景区1个、4a景区2个、林旅综合体36个。建设徐家冲港湾、天问公园、望江公园等生态景观节点,形成坝上最美滨江景观带,生态成为秭归又一张“金字招牌”。
不仅是秭归,宜昌各地也涌现了不少“绿色增量”。
猇亭区424公园在原沿江化工企业搬迁腾退岸线的空地上建设,修复长江岸线1560米,复绿面积35亩;伍家岗区滨江公园延伸段,综合整治提升长江岸线4公里,建成高标准岸线景观185亩;枝江市金湖湿地高标准恢复绿地307亩……这些重要景观节点实施的绿化工程,不仅营造了城市绿地景观,更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美了岸线,绿了宜昌。2021年,宜昌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067.4公顷,封山育林1.30万公顷,退化林修复4153.31公顷,乡村绿化1209.4公顷,创建湖北省森林城镇3个、森林乡村23个。
从“绿”到“富”“美”,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茶叶产值13.08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35.9万亩,发展中蜂10万群,为蜂农增收1.12亿元;林业产值实现34.8亿元,年增长26%……2021年,五峰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交出了一份“两山”转化的优秀答卷。
从“绿”到“富”和“美”,宜昌各地探索“两山”转化的新路径:长阳开展“栽下摇钱树、走上致富路”义务植树活动,帮扶单位到对口村植树造林,2021年共定植苹果柿、猕猴桃、枇杷等各类经济林木47.48万株。兴山大力发展小水果产业,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建设林农致富的“造血”产业。近三年来,已累计发展小水果产业9146亩,定植各类经济林苗木30多万株。
2021年,宜昌共打造“两山”示范基地23个4881公顷,培育产业龙头44家,整合公园经营性资产113处,资丘飞鸡、众赢药材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20亿元,较上年增长18.18%。
“答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答题’,让绿色崛起成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柯志强表示,新的一年要以更高质量、更大力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提高森林质量,持续增绿添彩,厚植生态基底,进一步拓展城乡绿化空间,增进群众绿色福祉。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