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在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原则,支持国有、集体、个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鼓励地方、企业、民间、个体多元化投资,探索公司加农户、协会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遵循市场导向、面向西北诸省区,突出按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思路布局产业区域,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全省育苗面积达到49.86万亩,年均增幅达10万亩以上。苗木销售额稳步提高,近两年均达20亿元左右。到2020年,预计全省育苗面积将达到50万亩以上,培育各类苗木50亿株,苗木年销售额可达到25亿元以上。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各地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实施,林木种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育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育苗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成绩面前,我们还需看到,我省林木种苗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苗木品种单一、销路不畅、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具体来讲,由于传统的种植习惯较为落后和育苗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等原因,加之投入成本较高,育苗农户“跟风”现象严重,造成了目前我省苗木品种较为单一,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最为明显的是,目前市场上对商品大苗的需求旺盛,但商品大苗育苗周期长,一般需要4至10年,而育苗农户大多期望当年见效,加上担心市场风险,出现了商品大苗的供不应求,导致苗木品种规格结构性严重缺陷。
还有,部分育苗农户获取信息手段有限,使得苗木供求信息不灵,销路不畅。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农户各种各的苗,各卖各的钱,致使相对统一的标准规格无法确立,形成了采购单位或个人不能集中采购、育苗农户又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
面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宣传、指导、服务、扶持力度。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快成立甘肃省林木种苗协会,扶持“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鼓励“订单育苗”的生产方式,倡导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市场细分方式,改变育苗农户盲目生产的方式,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需建立两至三处省级林木种苗交易市场和几处苗木引种驯化基地,扶持和奖励非公育苗单位使用育苗新品种和新技术,使采购单位或个人可以进行集中采购,形成公平交易,防止“苗贱伤农”事件的出现。同时,加大苗木供应招投标管理,鼓励育苗农户以育苗合作社的方式参与苗木招投标。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