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正在所有党员中开展,活动的最终效果须切实转到实际工作中来。邵东作为茶油大县,如何发展好油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林业人急需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做3个初步调查研究。
油茶原产我国,栽培、利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很好的食用油,具有各种药用功效,亦具有美容减肥功效。我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9.02万亩,10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16个,5000亩以上3个。全市参与油茶种植的企业19家、专业合作社52家、种植大户386户,油茶产业在扶贫攻坚主战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帮助邵东1279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但是我市油茶产业任然属于初级阶段,推广、利用油茶高产优质生产先进技术势在必行,乃当务之急。
一、茶油的功效
油茶籽油的功效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一、它是很好的食用油,营养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90%左右,富含维生素a、b、e、d、胡萝卜素和其它抗氧化剂,不含胆固醇,在台湾、福建等地,人们称它为“月子油、长寿油”;根据科学测定的数据,它和“橄榄油”质量一样好,甚至强于“橄榄油”。二、它具有各种药用功效,有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润肺区痰、解毒杀菌等各种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三、它具有美容减肥功效。四、长期食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因此,栽种油茶已在全国尉然成风,但也有一种肓目跟风思想在作怪。为减少大家少走弯路,现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简要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二、油茶产业的历史沿革
邵东市位于湘中腹地,属丘陵地貌,地势较平坦。油茶在邵东栽植的历史很长,明、清都有记载,大面积栽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75年时面积较多,。自2009年以来,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又掀起热潮,到现在油茶林面积将近20万亩。主要分布在灵官殿镇、仙槎桥镇、九龙岭镇、牛马司镇和黄草坪林场等乡镇场。
1、自然条件
油茶喜湿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低温和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无充足的阳光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
我市的自然条件是比较适宜油茶栽植的。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57毫米;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板页岩、石灰岩、花岗岩、四纪红色粘土等,土壤主要为红壤,占山地面积的92.8%,ph值4.0-6.6。
2、社会人文条件
邵东市辖25个乡(镇、街道),3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34万,常住人口91.06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7966万元,増长1.9%,林业40411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53683万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2838万元,增长12.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46661元。
3、技术优势
我市油茶产业技术优势明显,有上世纪60年代的李凤楼、70年代的肖石林等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在1958年创办邵东市黄草坪油茶林场时开始,以肖石林等为代表的一批技术人员就开始摸索试验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出了“坡改梯土、林粮间种、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的实践试验,在全省乃至全国予以推广,1971年肖石林进行油茶品种改良试验,于1975年成功试验出油茶无性系繁殖新技术---“油茶嵌合接”,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其科技试验山亩产茶油26.9公斤,最高达36.8公斤;自2009年开始,我市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战略机遇,大力引进油茶建设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开始在黄草坪林场新建油茶良种采穗园,从湖南林科院引进6个湘林系列优良品种,建成了八十亩省级湘林系列油茶良种采穗园。同时保障了黄草坪林场50亩年产200多万株省定点油茶育苗,提供了优质油茶苗,满足了全县油茶种植户需求;2017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即邵东县黄草坪国有油茶林场国家重点林木油茶良种基地。基地总面积为790亩,即采穗圃400亩,试验林390亩。
4、加工和市场状况
我市油茶加工还是处于粗加工阶段,大都是用最原始的土榨机,其加工的油质较差,出油率较低,每50公斤茶籽出油只有10公斤左右。加工剩余物—茶枯,都用作肥料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再利用。茶枯中富含茶皂素、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粗纤维等成分,其中含茶皂素10-15%,茶皂素对水生生物毒害性极强,所以不提炼出来是不能直接用作物料的,但茶皂素在精细化工方面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具生物学活性,可广泛应用于日化、轻纺、医药等行业,其经济价值极高。经压榨出来的茶油也大多直接食用了,并没有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根据目前的技术,油茶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综合利用,其产值可提高6-7倍。这两年,有2家大型现代化加工企业已经起航,可以满足我市油茶的加工生产。
5、目前生产状况
我市现老油茶林面积11.2万亩,大部处于自然生产状况下,人为进行管理的没有,只有到采果季节才有人上山采摘。因疏于管理,茶林已成残林、荒地,急需进行低产林改造。我市自2009年以来新造油茶林面积7.82万亩,已经陆续投产和进入生产。2018年年产茶油665吨、产值1.2亿元。当前,我市的油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呈现出一片繁荣。
6、品质状况
老油茶林用的是种子直播繁殖,品种变异大,在七、八十年代选出了“羊古老一号”、“天16号”、“霜降一大果红桃”等十多个优良品种,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品种都是从“羊古老一号”母本选育发展出来的。近几年来,我市推广湘林系列和三华系列(即华鑫、华硕、华金)优良品种,特别是三华系列是目前全国所有优良品种中果实最大的。
7、发展趋势
近几年,油茶良种无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油茶的综合潜在效益得到了凸显,大面积推广栽植油茶已成为可能。
三、油茶产业兴衰成败原因分析
综观我市油茶产业兴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为因素影响
(1)重收轻管
没有对油茶林进行科学管理,仍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没有垦复、施肥,没有修剪更新,没有护树防病虫害。大多数农民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所以根本谈不上对油茶树的科学管理了。
(2)采收时节不合理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林权下放,大部分茶山分到了户,因没有制度约束,上山采果的农户随心所欲,有的不到采收季节就上山了,先上山的不但采了自己的,有的还偷偷采了别人的,导致群众纷纷提前上山采果,有些地方还发生过哄抢事件。油茶未到生理成熟时,每提前收摘一天,出油率将减少1%,这样采摘的茶果出油率就降低了,导致丰产不丰收,群众经营积极性自然下降。
2、品种差、品质退化
油茶为多倍体植物,其遗传变异性大。许多茶山都是本山茶树落下的果实直接生长出来的,绝大部分人工茶林也是采用种子直播而成的,因种子变异大,品种良莠不齐,出油率低。
3、市场因素影响
(1)出油率低
正常的茶籽出油率达28%以上,而目前的茶籽实际出油率不到20%左右,其产值下降了三分之一,主要是品质差、采收过早、加工技术落后等方面影响其出油率。
(2)劳动成本过高
管好一亩茶山每年需要劳动工日在5个以上,且劳动力成本逐年在增加了,目前的劳动工日价达120多元/天,仅劳动力成本就要600多元,还不包括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要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已有部分基地在试行。
(3)茶油价格过低
目前,茶油市场价只有120元/公斤。即使一亩油茶林平均出油30公斤,也就是3600元,如果加上采摘、加工等费用,成本更加高。虽然茶油的各项性质与国外的橄榄油差不多,但其价格只有橄榄油的五分之一,所以说价格远没有达到物有所值阶段,价格严重偏低,价贱伤农。
4、加工滞后
现在出产的油茶料还停留在粗加工上,尽尽是榨油供食用,而茶油的诸多功效,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没有进行精、深加工,产品潜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5、投入不足
一是国家政策对其重视不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是重用材林、轻经济林,在油茶等经济油料林方面的投资少之又少。同时对其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茶油的好处和功效,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二是广大林农管理粗放,最终造成茶树营养不良,结果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6、科技推广缓慢
油茶良种无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科学技术推广严重不足,原始生产方式依然大行其道,品种未全面改良,低效林很少进行了改造,且良种推广应用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这是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7、其它原因
邵东人多耕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推广油茶栽植难度相当大,群众不易接受,所以在邵东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发展。
四、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茶油的好处和优点,减少进口食用油(特别是橄榄油)量,提高大家改用茶油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茶油的价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要多投入。二是要象现在国家对待农业生产一样,对林农实行补贴政策,以提高林农的积极性。
3、加快油茶品改进度
对现有油茶林采取人工更新措施,如除灌、垦复、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高接换头和补植等,对新造油茶林严格把好种苗质量关,要加强油茶良种壮苗的管理,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繁育技术,确保苗木质量,杜绝劣质苗木上山,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造林,以利提高油茶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4、积极开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与应用
要充分利用现在一切综合加工利用成果,积极转化为生产力,以利增加油茶产品种类,提高产品价值和价格。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