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芦苇、水草,散发着自然的芳香,一派恬静的田园景象;蜻蜓点水,柳舟共影,一派宜人的水湖风光……这里是夏日的铜陵西湖湿地公园。短短几年间,从城郊的一处荒野变成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湖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铜陵市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日前乘上一辆电动观光车,一睹西湖湿地公园的全貌。
电动车行至健康半岛区,这里有成片的农业休闲观光作物。正是向日葵盛开的时节,一株株向日葵挺直腰杆,迎风对着太阳,显得格外有精神。车在花丛旁穿行,如同驶入了田园,与远处的高楼完全是两个世界。
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叶魁介绍,4月的时候这里开满了油菜花,每天吸引很多游客过来留影拍照。现在的“主角”是400亩向日葵,沿着石子小路,游客可深入花丛,近距离观赏。
“扑哧”一声,观光车经过一座木桥时,一只水鸟突然从池塘边蹿出来,电动车进入了湿地体验区!这个区域由十几个野生水塘组成,水中长满了芦苇、睡莲等植物。在一小片开阔的水面,一群野鸭在嬉戏。
不知不觉中,电动车到达西湖的一个码头。记者一行换乘了一条游船,透过船舱,清风拂面,碧波荡漾。船加速向着湖中央驶去,岸边的柳树渐渐远去。不远处的湖心岛,缓缓进入眼帘。岛不大,树不少,树枝上有一行行白鹭在栖息。 “有人出高价想租下这个岛,做经营活动,我们没有同意,现在都交给野生动物了。 ”叶魁说。
船绕着湖中矗立的一根根航标行驶,与一只苍鹭不期而遇。只见这只大鸟,站在航标上,气定神闲,这一幕让记者感到很惊讶。叶魁则不以为然:“这里的野生动物都不怕人,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一群野鸭大摇大摆地过马路,行人要主动为它们让路。 ”
小中见大,西湖湿地公园把生态建设摆在绝对优先的位置。游船和游览车均采用电池供电,不用柴油或汽油,防止污染了湖水;湖岸边种植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再力花,与原有的芦苇、香蒲、茭白和莲藕等植物一起,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条长888米的汀步道,采用天然石材,铺设在原本就有的堤坝上,为了不破坏自然景观效果,护岸采用的是原木短木桩,保留木桩的褐色树皮……
“这里成了鸟的家园。 ”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说,西湖湿地公园有铜陵市城区最完整的涉禽鸟类生态系统,常年栖息鸟类70余种,同时还有240种野生动物,去年底,最多时候有34只白天鹅在湿地公园里栖息。
在码头的一间阅览室,记者遇到正在此看书的市民汪四霞,她家住在附近的小区。“几乎每天晚上都过来散步1小时,这里空气好,设施完善,已经成了老少皆宜的好去处。 ”
在市民张启看来,西湖湿地公园实现了华丽转身。 “以前这里属于城郊地带,野水沟、池塘纵横,随着城市在扩大,垃圾、污水也增多了。近年来,市里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把当年的荒郊变成了市民休闲散步的新乐园。 ”
西湖湿地分为健康半岛、湿地体验、生态恢复、湖光春色等四个区域,免费对公众开放1年以来,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张明认为,湿地公园拓展了铜陵市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的品位,推动了地方生态建设。(夏海军)
记者手记
眼光远一点,风景更亮眼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绿是一座城市的亮色。从一处人迹罕至的荒野,变成今天市民爱去的“乐土”,西湖湿地公园无疑是绿色发展的一个见证者。
从湿地公园的历史来看,上世纪60年代,由于农业生产过度开发,当地农民大面积围湖造田,自然生态被破坏,庄稼也没有获得高产。2009年开始,铜陵市启动针对西湖的“退田还湖”工程,重建湿地生态。经过几年的发展,终成该市第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生态湿地的面貌,还因地制宜设置了适宜休闲的游乐区,为千年铜都注入了新的灵动和气质。
当前,城市化在加速,不能回避因此而带来的生态保护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有担当。决策者眼光远一点,措施给力点,风景自然更亮眼。事实再次证明,地方政府只有维护好绿水青山,才能为城市发展增添底气,才能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