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5月27日报道(记者 王胜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草生态扶贫的进展与成效如何,如何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
“四精准三巩固”
走出生态脱贫路
我国60%的贫困人口、80%的深度贫困人口,以及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00多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布在林业和草原相关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生态重要或脆弱区。如何兼顾“生态”与“脱贫”?
刘东生说,针对林业草原施业区、生态重要或脆弱区、深度贫困人口分布区“三区”高度耦合的现实情况,全国林草系统明确了“生态护林员精准到人头,退耕还林精准到农户,木本油料等产业精准到政策,定点帮扶精准到脱贫摘帽;通过开展国土绿化、发展特色林果、扩大森林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的“四精准三巩固”扶贫思路,着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三大举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
一是深入落实定点帮扶责任。通过资金帮扶、捐款捐物、消费扶贫等多项措施,在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对定点扶贫县给予全力支持,创新性开展帮扶工作。目前,4个定点扶贫县中,广西龙胜,贵州独山、荔波已经脱贫摘帽。今年,国家林草局将全力督战广西罗城脱贫摘帽。
二是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扶贫。截至2019年底,在中西部22个省区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近100万名,结合其他帮扶举措,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积极协调财政部,优先将贫困地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范围。推进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支持贫困地区依法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将管护任务托付给合作社、管护队,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管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扶贫。协调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任务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一些地区生态经济型接续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强化林草生态产业扶贫。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量身打造”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种养、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批人”。此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在林业扶贫等领域与政府合作。
五是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打造生态脱贫示范模式。如云南怒江州“生态护林员 ”模式,为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完成《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中90%以上任务。生态扶贫工作正全面推进,持续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脱贫。
地处桂北大石山区的广西河池罗城县,大力种植毛葡萄,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 天霜毛葡萄园供图
林草生态扶贫
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时间越来越近,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林草生态扶贫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尽管如此,林草生态扶贫工作完成目标任务的标准和要求不变、决心和信心不变。”刘东生说。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和中西部22个省区林草主管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生态扶贫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推动贫困人口复工复产,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林草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挂牌督战罗城脱贫摘帽政治责任,巩固其他3个定点扶贫县脱贫成果。在抓好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谋划考虑、支持保障的机制。
二是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和国土绿化扶贫。统筹考虑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有致贫风险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将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扩大造林合作社、造林队规模,组织贫困人口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保证贫困群众长期有活干、年年有收益。
三是加强生态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国家储备林、种苗花卉等巩固脱贫成果长效产业。加大对贫困地区林产品推介帮销力度。
四是加大对剩余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新增项目、资金、政策重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底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尚未脱贫的551万贫困人口。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