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十春九旱,造林成活率普遍偏低,为提高我市今后植树造林成活率,保质保量完成全市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开局之年造林绿化开门红,现将《植树造林技术规范》印发给各县、市、区,请结合实际执行。
植树造林技术规范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为抓住植树造林大好时机,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结合我市实际,总结了植树造林需要把握的七个关键技术环节。
第一,树种选择关。根据造林目的,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的树木品种。一般来讲,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应选择适宜于当地生长的优生树种。在苗木选购上,一定要到正规的国有苗圃和有规模的专业苗木培育基地以及科研院所去选购,选择品种要求纯度高、发育良好,无病虫害,苗高达到出圃苗木标准,保证苗木栽植后迅速成活,生长健壮。
第二,苗木出圃关。起苗前,将苗圃地浇一次透地水,让苗木充分吸收水分,待土层稍干后起苗。起苗时,要保证苗木根系完整,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且分布均匀。一二级苗应有3条以上的侧根,根系不能失水,根系受损严重的苗木、有病瘤状体的苗木不能选用。起苗后,把苗木的枝梢剪除,有些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杨柳树大苗可重剪側枝不截头。要尽量做到随起随栽植。凡是从外地采购的苗木,应重点观察是否有受冻和枝条变色、根系是否霉烂和苗木枝条是否失水等,看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第三,苗木保湿关。从外地采购的苗木在运输途中一定要采取保湿措施。如对调进的大苗移栽,一定要带土坨,并用草绳按标准捆绑好,防止散坨而失水;对于较小的苗木,苗根最好蘸泥浆保湿,并套上塑料布或湿草袋,扎紧后运输。苗木运到后,如不能及时栽植的,可将苗木及时妥善假植处理,防止苗干和苗根过多失水,而影响移栽成活率。
第四,整地保墒关。植树前,应按标准挖好植树穴,尤其是立地条件较差的瘠薄地,更应提前挖好穴,穴的长、宽、深应视苗木大小而定。如果天气干燥,又有浇水条件的,在植树前应在穴内灌满水,待水向四周渗透后再进行栽植。栽植后可马上浇一次水,且要浇足浇透,第三天浇第二遍水,第六至八天浇第三次水,这样可大大提高植树的成活。
第五,苗根处理关。栽植前,可将苗根在水中浸泡24小时;也可使用高效吸水剂,高效吸水剂能快速吸收大于自身重量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水分,能在空气干燥时缓慢释放,供根系吸收。经过根系处理后,可大大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树木生长速度。
第六,科学栽植关。栽植前,先把表土填入穴中央,让苗木根系充分舒展,有的在穴中施肥的,应在肥料上面垫放一层表土,让树苗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树苗放入后,培入表土,在培到一半时停止培土,将树苗稍向上提一下,以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填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利扎根生长。埋土要略高于原土痕,防止积水烂根不利于成活。
第七,栽后保活关。天气干燥墒情差,在苗木栽植后,应立即浇定根水,待树盘内略干时,再加10—20厘米厚的土层或覆盖杂草,减少蒸发。有条件的应看情况适时补水,保证正常需水。栽植果树及经济林木或耐旱性差的用材树种,栽植后可在树穴周围覆盖地膜,既能保温保湿、利于成活,又可抑制杂草生长,使苗木成活后茁壮生长。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