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坝上,天蓝云近,一片片绿树爬上曾经的荒山秃岭。当地人介绍,这还不是坝上最美的时候,每到夏季,绿草清风,很多人自带帐篷和锅具来山上过夜。
“10多年前,这里年年刮大黄风,发大洪水,每到3、4月份,人们连续40多天基本出不了门,沙粒打在脸上生疼,白天就像傍晚那么暗,在家连自家院门都看不清。”张家口市沽源县小河乡后沟村村民王淑美对记者这样描述。
工程启动 构建生态屏障
“坝上的‘大黄风’再往南刮,京津就要遭殃。”塞北林场场长王平说,“张家口是首都的北大门,每年春季,大风裹挟着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形成的沙粒经由这里直闯京津,在京津地区刮起一股股的沙尘暴。”
为遏制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党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6月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5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到2012年,国家已累计安排资金479亿元,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752.61万公顷,草地治理1.4亿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54万平方公里,节水灌溉和水源工程21.3万处,生态移民18万人。
“工程为京津初步建起了一道绿色长城,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工程建成了4条生态防护屏障,沙尘天气减少,林草植被迅速增加,沙化土地明显减少,蓄水保土功能增强。但他也表示,目前生态林的低质且退化、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等,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2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及内蒙古6省市、自治区的138个县、旗、区,比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增加了63个县(旗、市、区)。二期工程规划总投资为877.92亿元,工程区总国土面积70.60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20.22万平方公里。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将以大幅度提高地表植被为主要措施,构建6道生态防护带、改造低质林、实施工程固沙等。
依靠科技 改变植树模式
“塞北林场扛起了张家口地区治理风沙的大旗。”塞北林场场长王平告诉记者,十几年来,塞北林场在坝头沿线筑起了一道乔灌结合、多层次立体式的生态屏障,共计完成人工造林128.63万亩、封山育林35.25万亩,林木栽植总量达到2亿多株,生态改善成效明显。
根据2011年第四次全国沙化和荒漠化监测结果,河北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417.3万亩和270.3万亩,减少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张家口、承德地区植被盖度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全场100多人一年有200多天在造林一线,忙碌时候搭帐篷住在山里。”王平说,“老百姓都打趣说我们是‘开春白面书生上山来,地冻茬黑头羊下山去’。而林场人也编了个对联,上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下联‘翻山越岭苦乎累乎不在乎’。”
康全富是塞北林场的老职工,从建场到现在,他种了50万棵树。“这里十年九旱,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出乎想象。每一棵树,基本都是要种一年补两年,有的甚至要补种三四年才能成活。”康全富说。
为提高植树成活率,塞北林场依靠科技推广起抗旱新品种,同时改变了以往的植树模式,向容器苗造林、冷藏苗造林等多模式转变。目前,塞北林场负责的工程区苗木成活率均提高到75%以上。
推广股份造林 让生态产业化
种活了还要养得住。“村民老想去林区放牧,不注重保护树木,但是我们实施机制创新,推广股份造林后,这一状况得到改变。”王平说。
塞北林场有107万亩实行股份造林,总场以投资入股,分场以技术入股,乡镇以管理协调入股,工程区所在村以宜林荒山入股,收益按照1:2:2:5分成,保护树林让村民直接受益,增强了村民护林意识。
如今,塞北林场林生长的绿树、苗木等资源已达100亿元的价值。按营造林机制,归当地群众所有,成为当地百姓的绿色银行。
“现在村民都争先恐后去林区摘沙棘果。”张家口市沽源县前坝村村民马幸福说,“去年一冬,我家摘沙棘果赚了近5000元。”
除了摘沙棘果,马幸福家还种植了莜麦和土豆。山上种了树,“大黄风”减弱了,洪水不发了,曾经的“干水河”流淌着潺潺的河水,农业慢慢发展起来。马幸福家40亩莜麦今年亩产400多斤,再加6亩土豆,今年又可以进账3万多元。
“要将生态产业化,将产业生态化,这片绿色才能持续下去。下一步塞北林场需要种植一批小苹果、大杏扁等生态经济林,还要发展专业合作社,探索一条生态经济两相宜的发展道路。”王平说。
正是这种种举措,巩固了防风固沙林带,初步形成了遏制风沙南侵的第一道生态屏障,京津地区的沙尘天气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