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傍晚,结束一天的巡边任务后,十师一八六团北沙窝哨所所长付永强和妻子刘桂芝登上哨所二楼的平台,这是他俩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此时,太阳渐渐落下,逐渐隐入大片的树林中,树林里的杨树、松树、胡杨静静地伫立在寒风中,守望着北沙窝的一片天空。
“这些树都是我们种的,旁边是我们的牛圈,夏天这里特别美。”在零下28摄氏度的冬日,巡逻了一天的付永强的帽檐上、衣服上都是冰碴,呼出的热气形成了一片雾气,笼罩在他的头顶。
“那边那棵最大的树是我种的第一棵树,这片树林能有今天的样子,太不容易了。”顺着刘桂芝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傲然挺立的松树。
而今看着这片树林,让人很难想象夫妻俩刚来时这里“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的场景。
2012年,付永强和妻子主动前往北沙窝哨所,肩负起驻守边境线的任务,并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种下了一片绿色,让昔日的“沙窝子”变成了今天的“绿窝子”。
北沙窝哨所位于褐里格库木沙漠边缘,地如其名,这里除了沙还是沙。
“来到这儿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没有睡着,大风把哨所的门窗刮得叮咣直响,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门口堆了40多厘米厚的沙子,把台阶都给盖住了。”付永强回忆道。
那时一天巡逻下来,他们的衣服口袋里能掏出一把沙子,说话时,嘴里也是咯吱作响的沙粒。
“防风治沙就得种树种草,咱们得改变这里的环境。”在度过无数个被大风吓得睡不着的夜晚后,付永强坚定地对妻子说。
2013年3月28日,付永强夫妇在一八六团的支持下,在哨所旁打了一口深井,开始种树。“沙漠中活一棵树,绿一片草太难了。”付永强说。
在北沙窝种树最怕的就是大风,树坑挖得再深,树埋得再严实,一阵狂风席卷过来,树苗就全都趴下了。再者就是沙地,一铁锹下去,全是细沙,一桶水浇下去,树根还没沾上水,水就已经渗得无影无踪了。
为保证树木及草种的成活率,夫妻二人起早贪黑,精心伺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
移栽的大树刚栽下去没多久的一天夜里,夫妻二人发现,一条喷灌主管道突然破裂,如不及时修复,移栽的大树将因不能及时浇水而死亡,夫妻俩连夜奋战,经过4小时抢修,将破裂的管道修复了。
“北沙窝的夜晚寒风刺骨,我们修复完管道手脚都冻僵硬了,过了好久才缓过来。”说着说着,刘桂芝眼里泛起了泪花。
“我们现在除了守边的工资,还依靠养殖来增加收入。在边境线上,我们不仅要守得住,还要守得好。”说完,夫妻二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走,今天在我们家吃晚饭。”跟着付永强夫妇,记者走进了他们在哨所旁的新家。
98平方米的轻钢房内温暖而舒适,家电一应俱全,有24小时热水,房间里的绿植生机盎然。
“这是我们在这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守在这里,把日子越过越好,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戍边队伍。”付永强并不高大的身躯里似乎有无穷的力量。
坚守中创造奇迹。从刘桂芝种下的第一棵树到现在的3万棵树,从遍地黄沙到近400亩的绿化面积,从狂风呼啸到徐徐清风,这片小绿洲在沙海中格外耀眼。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