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丰宁,天蓝蓝,地绿绿,山青青,水碧碧,生机无限,到处展现出一派生态文明新景象。更引人注目的是,公路旁广告牌上写着:快到丰宁来,这里没雾霾。
最近,河北省确定的人居环境五个方面量化指标中,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而丰宁县变化最快的当属大气和水。2014年8月,全省第一批64个县空气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丰宁县空气质量居全省之首;向京津水利枢纽输水的潮河、滦河和汤河等五条河出境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以上。
丰宁何以保持全省最优生态环境?
十几年来,丰宁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绿色崛起”战略,坚持开展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民生水利和现代水利,全力推进水功能涵养区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这是丰宁县县委书记傅海旺的回答。
只闻林涛声 不见黄沙飞
丰宁县属农牧交错区,处于京津与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之间, 是风沙南侵京津的必经之路,燕山山脉在这里收山,内蒙古高原由这里舒展,潮河、滦河从这里发源。
历史上的丰宁,曾是山清水秀、林茂草丰之地。由于粗放型经营,过度开荒、放牧等,造成草场退化,林木蓄积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02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数据显示:丰宁水土流失面积达4791平方公里,虽经多年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2133平方公里……
“防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这是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丰宁视察做出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拯救丰宁、推进生态修复和防护京津的坚定决心,勾画出丰宁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
为了总理的重托,为了承载“京北第一水塔”的历史重任,为了丰宁39.6万人民的福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丰宁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紧紧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国家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实施山上山下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多方投入等措施。并实行联乡、联村、联户会战,规模治理、整体推进,使丰宁生态建设全速前行。
生态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丰宁积极创新统分结合的生态建设机制,水务部门与林业、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协作打总体战,以京北风沙入口、风沙前沿和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为重点,大搞植树造林,不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初步构成了滦河、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低山丘陵川地水保经济林等五大防护林为主的生态格局,在京津北部构成了一道坚固如铁的绿色防线。
青山郁郁,碧水潺潺。历经十四年艰苦奋战,丰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6平方公里,年可减少密云、潘家口水库入库泥沙158万吨;造林草面积143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16.6%提高到现在的51.44,风沙源区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更令人可喜的是,在持续严重干旱10余年的情况下,丰宁实现了干旱季节5条主要河道不断流,累计向京津供水42亿立方米,为京津供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让山川增绿 促民富县强
出丰宁城区向北20多公里,只见,一片片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规模养殖小区拔地而起,万亩柠条绿染山川,特别是“居民出山新居工程”,更引人入目,长期居住大山深处、严重缺水、出行困难的7个村庄、1035人,将整体搬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坝子、槽碾沟两个中心村。迁入新驿站的农牧民,生活像坝上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美。这是丰宁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缩影。
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富民强县”的生态理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推出了2 4林果产业发展模式:即以杏扁、苹果两个产业为主导;以原材料、大果沙棘、园艺花卉、林下经济四个产业为特色布局。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林果产业发展,无偿提供苗木和接穗费,国土、林业等涉农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乡村林果业建设。
生态立县,治水先行。县水务局充分利用国家除险加固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和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区灌溉项目,先后投资9.1亿元,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 8座,增加库容1000多万立方米;构筑河流堤防123公里,新建维修塘坝21个;建水源节水工程1226处,打机井配套1651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1万亩;建农村饮水工程529处,解决了农村24.7万人饮水安全;同时积极推广喷灌、微灌、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保证了林果、蔬菜产业用水需要。
“土地集中流转、基地规模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是丰宁近年发展林果业的新思路。实行林果专业合作社经营,将集中连片、使用权分散在农户中的山场和土地集中流转,全县流转土地20.8万亩。通过大户牵头农户入股、村集体为单位享受地租及分红、农户联户经营等形式,成立了天桥、石人沟、大阁等20多个林果专业合作社,发展当地社员1820户,建设万亩杏扁基地10 个,千亩苹果梨基地10个,累计栽植杏扁、苹果梨、柠条等经济林6.2万亩。
牲畜下山,集中规模圈养,是丰宁生态建设的又一新战略。丰宁以打造“京北高端奶源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瑞典、丹麦、意大利等国内外先进牛奶加工设备和技术,创建了缘天然集团龙头企业,下辖7个子公司,6个现代牧场,奶牛存栏达到8000头,年生产有机奶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依托乐拓牧业有限公司,实行小坝子乡农民股份制集中养羊,还启动了四岔口集中养牛、大滩镇集中养马等试点工作,实现了由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集中养殖的转变,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9.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70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4.5倍和4.7倍。
正如县水务局局长徐顺臣所言:“丰宁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工程,不仅对丰宁水环境、水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研究水生态涵养功能区,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改发展棋局 创绿色未来
丰宁与京津唇齿相依,山水相连,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丰宁农村发展如何?记者来到丰宁最西南部与京郊相邻的杨木栅子乡后店村采访。
后店村是丰宁杨木栅子乡比较富裕的村庄,与一路之隔的北京宝山镇四道河村,共上一座山,同饮一河水,自然条件相仿,人均耕地相等,而日子已不可同日而语。
“北京实行了生态补偿机制,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均收入8000多元,村里有文化广场,有二层办公小楼,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而俺村人均收入仅1500多元,要不是外出打工,日子过得更紧巴,村部还是集资建的,公共设施基本是零……”村会计孙殿东话语中透出无奈。
多年来,尽管丰宁县委、县政府竭尽全力,力促农民致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但部分大山深处的农牧民依然难以脱贫,原因何在?
丰宁是革命老区,为了生态保护,发展受刚性约束。生态功能区内,污染企业一个不留,耗能耗水产业全部下马;保护区内农民不能种水稻,不能放养散牧,全部实行“稻改旱”;干旱时节,必须闭口下泄保京津供水,沿河农民不准灌溉取水,加之丰宁山区耕地少,川地瘠薄,致使农牧民长期处在首都周边贫困带上。
诚如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屈志成所言:“丰宁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局面,决不能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富养生态!”
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张承地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
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
行走丰宁,触摸发展新动脉,期盼在升温,认识在统一,行动在加快,变革在孕育。
丰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座谈会议精神,在今年县委六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生态建设,脱贫甩帽”两大任务,建设“山清水秀、富足祥和之丰宁”两大目标,决定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实现借力发展,融合发展,同生共兴。用县水务局副局长韩秀峰的话说,“县委、县政府新决策就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让生态守护者,受惠绿色。”
如今,丰宁人民紧紧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主题,倾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在建工程和拟建项目风声水起:2015年拟建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正在公开招标;京津风沙源重点工程即将实施,南岗子、西山神庙、下庙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开工建设,喇嘛山水库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和林业等部门通力协作的县城上游接坝和坝上地区生态造林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可达130平方公里;今年已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
今天的丰宁,一片片森林,让城乡更美;一条条河流,让生态环境更佳;一项项产业,焕发出巨大活力,在实现绿色崛起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