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可以做很多事,时间足够长了,但十二师五一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韩立新只做了一件事——种树。
他曾在五一农场连队当过副书记,在生产科当过技术员,在兵团统战部、农场农业公司、林管站工作过,先后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乌鲁木齐市农委、兵团乌管局青年干部的培训班,2次获得乌市“绿化先进个人”,1次兵团“林业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农场征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走在五一农场安屯东街整洁的大道上,微风拂过,两侧栽种的树苗随风摇曳,像是在与过往路人打招呼。这些树苗都是今年春季新栽植的,韩立新介绍“等天气暖和一些,就把三角支架搭在树干上,让树苗不轻易长弯,支架建好后再种上灌木,让街道更美观。”
“三分栽,七分养!树木移栽后的养护很重要。”韩立新介绍,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为此,农场的各连队、物业负责树木栽植后的浇水、修枝等养护工作,保障树苗成活率。
“今年,我还计划将一些废的乔木粉碎成木屑,对木屑进行染色,染色后铺到绿化带里,一方面是为了防风固沙,另一方面保水涡肥,还可以起到景观效应,建成后,绿化带里一带红色、一带黄色、一带绿色,很漂亮,不断美化农场环境,让居民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韩立新说。
韩立新,甘肃人,1987年7月来到五一农场,是农场首批大学生干部,毕业于塔里木大学,现年56岁。五一农场人给韩立新起了一个善意的绰号——绿林里的“白头翁”。之所以称他为“白头翁”,是因为他的爱操心,操花草树木的心,他的衣裤口袋里总是装着手电筒,手里拿着卷尺,脚穿运动鞋。22年的时间,把荒地装扮成了绿色家园。
早年的五一农场土壤环境较差,为韩立新一展手艺提供了空间。初当技术员时,韩立新开过拖拉机、拉麦草,和职工吃在地头,睡在地头,谁家来送午饭就赶快填饱肚子立即投入到田地里,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1998年,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要么用绿色锁住风沙。凭着对工作的韧劲,韩立新开始种树,自己砍伐苗子,亲手育苗,一渠一渠的浇水,直到夕阳西下。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的五一农场,绿色萦绕,鸟儿飞翔,一片绿海。
每年春季化雪,韩立新就会到田间地头巡查,看哪里的空地上可以种树,他以“路到哪里,就种的哪里,管护到哪里”的理念。他说“既然到农场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干什么要悟什么。从刚来农场工作到现在,我从来都不睡懒觉。”虽然现在在寺管会工作,但是他每天利用下班时间都到田间地头、马路上转转,看看哪里可以种树。
他对农场的每一棵说都有感情,回忆起人工浇水的场景,他说“从四队路口的井里取水引到渠里,一路护送水到绿化带里,白天、晚上都要看着每棵树要浇到,还不能把水淤堵到马路上来。韩立新说“林业浇水是在保障居民用水和农业用水以后,所以每次我们都是晚上12点开始浇水,到次日的7点多结束。”遇见交通事故的时候,本着“管林护林”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第一现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先护树再处罚”他说“对待轻微的损坏以教育为主,损坏比较重的,损害一棵种五棵,习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韩立新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这一种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住宅区前后和防风林、渠道边都种满了杨树、大叶白腊等。当看到农场连队周围有空闲的地块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种树,绿化连队。
韩立新的同事告诉记者,韩立新是个闲不住的人,农场的10棵树有9棵树都是韩立新带领干部职工种的,让昔日的荒地披上绿装,改善了生态环境。22年来与林相伴,用坏了多少把出锄头、多少个锯子,穿破了多少双胶鞋,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树苗已成林成材,每当韩立新望着翠绿的地头,抚摸着挺拔的杨树,心中便充满了无线的自豪。把根扎于群众之中、事业之中,我们将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成长为挺拔的大树。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