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水城:绿色发展万象新-mile米乐体育

  • m.quanpro.cn
  • 请在电脑端访问:
    www.quanpro.cn
 
报送平台 > 30分 > 正文
[评论][]

行走水城:绿色发展万象新

媒体:贵州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 2020/7/6 17:15:45

 

  贵州省水城县,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县内矿藏丰富,全县30个乡镇(街道)中,27个有煤炭资源,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是全省乃至西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煤矿,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生态和环境,产生了地面沉降、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贵州省2011年地质灾害详查统计,水城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64处,受威胁农户达13999户63738人。这3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由采矿诱发的为103处,占28.3%。

  转型,迫在眉睫。为修复生态,再造秀美山川,水城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矿山复绿等工程。

  由“黑”转“绿”!水城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25.7%上升到2018年的62.5%,并获得“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
 

  由“绿”生“金”!按照“能退则退让特色产业强起来,能套则套使林下经济活起来,能变则变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的思路,水城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2.22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1.2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8.86%下降到1.5%。今年3月,水城县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行走水城,刺梨、林下经济等产业生机无限。


  迈向小康,绿色水城,勇往直前。

 

绿色水城

 

 

行走水城:绿色发展万象新

 

  水城的生态环境一度是脆弱的。

  一边,是喀斯特山区地貌突出,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生态脆弱,造成人均耕地不足、灌溉水源不足。

  一边,是多年来“吃煤饭、念煤经”,靠着资源经济不断积累财富,也不断破坏生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水城县破题环境条件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水城县把农村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复绿等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让经果林变成生态林,让产业带变成绿化带,让产业园区变成生态园区。

  大力发展刺梨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组织方式,打造刺梨产业利益共同体。把刺梨产业培育成为水城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目前,水城县刺梨种植面积39.6万亩,涉及23个乡(镇、街道)96村(居),覆盖农户37358户162170人,其中贫困户11367户43101人。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通过多年持续的国土绿化工程,水城县森林资源得以恢复,201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

  盘活林地资源,确保“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水城县围绕“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林下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等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力强、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产业。2020年,水城县林下经济规模将达到19.51万亩。

  大力推进“三变”改革——

  为确保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实现“种得下,管得好,收得起,销得成”,水城县把林业产业与“三变”改革结合起来。

  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资产入股、技术入股、扶贫资金量化股份给贫困户入股等方式,水城县大力推进林业产业“三变”改革全覆盖,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贫困的农民富起来。

 

 

 

好花又红

山中刺梨“蝶变”富民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

  进入6月,水城县野钟乡的刺梨花渐渐退场,孕育出一颗颗刺梨果实,山野间,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在野钟乡乡道边的一面墙上,写着一行标语:种植刺梨有榜样,就学野钟刺梨王;亩产刺梨三千斤,乡里乡外把名扬。

  朗朗上口的语句,透露出了野钟乡人的骄傲、信心和力量。

  标语是野钟乡野钟村退休支书邓吉栋写的,对于刺梨,他“爱得深沉”。

 

野钟乡野钟村支书邓吉栋在给刺梨树修枝。

 

  邓吉栋介绍,曾经的野钟乡,地里种的全是低效作物,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

  不甘落后,2014年,野钟村组织村民前往“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考察学习,随后便发动村民种植刺梨,邓吉栋是第一个响应的人。

  2016年,刺梨挂果,和邓吉栋一起率先种下刺梨的村民都尝到了甜头。

  “我种刺梨有4年,头年卖了3000元,第二年卖得6000元,后面两年共收获8万元。”邓吉栋介绍,如今他家的刺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亩,今年的目标是争取挣到5万元。

  “野钟乡来野钟乡,刺梨花开刺梨香;党建引领‘摇钱树’,致富不忘党中央。”关于刺梨的诗作,邓吉栋写了70余首,唱的都是刺梨种植户的心声。刺梨,就是野钟乡脱贫致富的希望。

  如今野钟乡的刺梨,已经逐渐由老人种变成了青年管,不仅大力发展了产业,还留住了年轻劳动力。乡里种植刺梨5.5万亩,种植农户334户11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2019年,野钟乡产出刺梨鲜果373吨,产值达200万元。

  产业要做强,提质增效是关键。为此,水城县按照“产业精准、布局精准、数据精准、责任精准、管护精准、销售精准”六个精准实施模式,将野钟乡打造成为全县刺梨产业示范园,以点带面、以面带园推动全县刺梨产业基地建设。

  “这里的刺梨产量高、品质好,对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户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不断提升抚育管护标准,产出更优质的刺梨果,促进刺梨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水城县自然资源局野钟片区刺梨管护站站长樊章富说。

 

野种乡刺梨种植基地。

 

  2020年,水城县将发展和改培刺梨5万亩。在产业布局上,水城县选择连片坝区或坡度较缓坡地区域,便于后期统一管护,统一采收。同时,挑选2019年挂果率高、品质好的刺梨植株,取枝进行就近扦插育苗,对品种不符、挂果率较低的苗木进行更换,助推全县刺梨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水城县还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创新打造了刺梨产业利益共同体。

  龙头企业即水城县林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选派技术人员进驻各刺梨产区,做好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对接等相关工作。

  合作社具体承担刺梨产业示范园打造任务,统筹刺梨示范园日常工作,组织农户在规定时间按照标准开展刺梨示范园管护、抚育、施肥、清园、除草等工作,指导、监督农户管好自家刺梨基地。

 

野钟乡野钟村支书邓吉栋在查看刺梨树生长情况。

 

 

蜂飞林间

林农过上“甜蜜”生活


  与野钟乡的刺梨园稍显不同,在水城县果布戛乡枫香村的刺梨树下,多了200余箱整齐排列的蜂箱,翩翩起舞的蜜蜂争先恐后地钻进花蕊里采集花粉,忙得不亦乐乎。

  蜜蜂管理员唐应福戴上手套和防蜂帽,轻轻地打开蜂箱,取出了一片蜂页,蜂蜜香甜的味道即刻扑鼻而来,他满意地说:“成色很不错。”

  “去年,我们这200箱蜜蜂产的蜂蜜卖了近22万元,6月份采收了今年第一批蜂蜜,总收入有30万元。”一旁的村支书胡友怀补充道,今年,又是一个“甜蜜”年。

 

 

  一块土地究竟能产出多少效益?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林下经济,实现效益翻番?

  “靠山吃山,我们这边平整的土地本来就不多,产业发展主要以种刺梨等经果林为主,果树会开花,蜜蜂要采蜜,何不在果树林里养蜂?”产业发展探索中,果布戛乡副乡长黄剑思考着如何将单一的产业发展成为复合产业,实现“一地生多金”的效果。

  于是“经果林下养蜂”应运而生,成为果布戛乡近年来探索出的一项新兴养殖业。2017年以来,依托丰富的蜜粉源植物等优势,该乡因地制宜找准“生态”与“扶贫”的契合点,通过“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林下养蜂覆盖贫困户57户,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山林土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之路。

  该乡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71.38%,境内青山绿树,森林植被密集,蜜粉源植物种类较多,有较大的自然蜂资源和天然蜜库,为蜜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养蜂是绿色产业,我们乡种有16500亩刺梨、1800亩猕猴桃、1200亩蜂糖李、700亩山桐子,不施农药,充足的花粉养料为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蜂蜜品质更好。”黄剑说,蜜蜂需要优质蜜源才能养得好,才能产出好的蜂蜜。

 

 

  相辅相成,小蜜蜂养殖的背后,彰显的是大生态。

  “例如在刺梨下养殖蜜蜂,以刺梨花作为蜜源花种酿造的蜂蜜非常优质,比人工授粉和普通花源酿造的蜂蜜品质更好,同时,刺梨花利用蜜蜂授粉可增加刺梨果产量和质量。”果布戛乡蜜蜂养殖技术员李佳帆说,蜜蜂的养殖,也提高了全乡经果林的授粉率。

  如今,果布戛乡的“甜蜜”产业越做越大,全乡共有蜂场13个、蜜蜂1230群。2019年,蜂蜜产量6吨,产值84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505元。

  为进一步扩大蜜蜂养殖规模,今年,果布戛乡计划再引进蜜蜂800群,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全乡蜜蜂养殖规模将达到2030群,预计产值可达142.1万元。

  “蜜蜂养殖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黄剑说,下一步,要引入市场机制,建设蜂产品加工项目。同时,卖蜜又卖蜂,把果布戛乡“甜蜜”事业做强,让大家能多渠道增收,过上“甜蜜生活”。

 

 

 

 

林下药库

致富路上“钱景”广阔


  林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在水城县,一大批特色产业,走出了“点绿成金、林兴民富”的新路子。

  走进杨梅国有林场,参天树木高高耸立,树荫深幽。树林下,一株株开着紫色花朵的白芨在微风中摇曳,芳草味弥漫。

  手提镰刀、锄具,杨梅国有林场管理员朱吉洪像往常一样,忙碌在连绵起伏且绿意盎然的林海中。

  “看,这是我们种下去半年的白芨,根系发达,枝叶茂盛,种下去以来没有发生过病虫害,说明我们林场的环境非常适合白芨的生长。”随手拔起一株白芨,朱吉洪骄傲地介绍。

 

 

  作为林场多年的管理员,巡山、防火是朱吉洪以前主要的工作,自去年以来,他的工作任务里,多了一份管护白芨的责任。

  杨梅国有林场属六盘水市四大国有林场之一,森林资源面积41529亩,森林总蓄积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94%,是贵州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林场之一。

  2019年,通过到云南昆明市、昭通市等地考察后,杨梅国有林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用活政策,采取“林 药”发展模式,利用林下土地闲置资源,规划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以白芨为主种植有射干、天门冬、黄精等中药材10000亩,预计带动全县3个乡镇10个行政村300户1000人增收,其中贫困户200户500人。

  省林业局大力支持水城县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2019年、2020年共计划拨120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资金,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我们林场温润阴湿的环境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是非常适合白芨、黄精等中药材的生长。以前,在我们林场内,经常能见到野生的白芨,但是缺乏启动资金,始终没办法将林下经济作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杨梅国有林场副场长尹维贵坦言,没曾想过以前随处可见的野生白芨能规模化在林场内种植。

  自启动中药材种植以来,每天都有附近村民到杨梅国有林场务工。在山脚下的白芨育苗大棚内,刚得到水滋润的一株株白芨苗“精神抖擞”,一旁,杨梅乡姬官营村村民何梦竹正带领着20名村民将种苗重新移栽驯化。受疫情影响,原本在外务工的她今年不打算出去了,对于她来说,如今有活干、有钱赚的家乡不比外面差。

 

 

 

  如今的杨梅国有林场走出了一条符合林场发展实际的“生态脱贫、绿色发展”新路,“林 药”的发展模式也成了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自启动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建设以来,杨梅国有林场已用工8000余个,共计支付务工费用80余万元,给当地村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为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林下产品附加值,我们预计在年底建成一个中药材加工厂,2021年投入使用。”尹维贵说,通过林下种植的发展模式,既保持了森林原有状态,增加了林地土壤肥力,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又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忠秀 吴传娟

阅读 856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