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河北为三地生态和民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助力。作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石家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为推动三地人与自然和谐而努力?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得知,多年来,石家庄始终为京津冀携手并进而奔走,2009年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区域生态、民生发展,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构想,几年间不断自我加压,并积极带动省内其他城市向新目标看齐,让绿色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使京津的“后院”异彩绽放。
最新数据显示,石家庄森林面积已达7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37%、绿地率达40.38%、人均公园绿地达14.55平方米,尤其是森林有效地阻滞了雾霾扩散,为守护三地的蓝天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首这5年,石家庄市林业局局长杨建秋感慨:“‘创森’让我们的工作更有目标,让我们更有干劲,这几年,我们累并快乐,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的确,这是大手笔投入的5年,是大力度建设的5年,也是满载收获的5年。
2009年,“创森”目标确定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不断深挖城市特色、外出寻找差距,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编制完成了《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以“构筑京津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京津冀第三极”的发展定位,和“依山傍水锦绣地、林茂果丰森林城、幸福美丽石家庄”的宏伟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家庄扩大宣传、谨慎用钱、扎实施工,使全市人民对“创森”意义耳熟能详,使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使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5年来,全市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绿色石家庄攻坚工程”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校园绿化、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植树播绿活动,并通过开展造林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厂矿、进学校、进庭院等活动,创建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军营、绿色企业、绿色庭院,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态理念。
5年来,全市不断创新机制,建立了政府投入主导、金融部门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不断增加重点区域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完善良种、抚育等补贴制度,并整合水利、农业、国土、环保等资金,巧用“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造林绿化中。
5年来,全市突出抓好重点工程绿化,完善并提升了中心城区绿化工程、环省会生态绿化和环省会经济林工程、东部平原农田林网工程、中部丘陵区经济林工程、西部山区生态绿化工程以及7条高速、4条国道、33条省道和滹沱河、大沙河、木刀沟、槐河、姊河5条河流的绿化工程,打造了有地皆绿、有山皆青的格局。
“如果用跑步形容这5年的工作,前3年是加速,后两年便是冲刺了。”杨建秋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底,石家庄市主城区形成了路在林荫下、房在绿景中、人在绿廊行、城在森林中的城市景观,主城区周围建成了多点式绿色生态防护网,城市拓展区形成了以太行山为骨架的南北绿色生态屏障,北部以滹沱河为动脉的东西绿色百里长廊,东部以果树和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格化林果产业基地,南部以生态旅游和花卉为载体的特色林业经济。
然而,石家庄并不满足已取得的骄人成绩。
2014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新的目标:2014年-2017年,要完成造林绿化200万亩,到2017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绿地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8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
当年,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先后两次给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写信,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开展绿色石家庄攻坚战;市长王亮与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突出了“创森”工作实化、细化、量化的原则。
满满当当的一年,石家庄市着力从抓好主城区绿化升级,抓好环省会生态绿化工程、环省会经济林建设,抓好东部平原农田林网、中部丘陵区经济林网建设,提升境内44条道路两侧绿化林带,完善“五河”绿化工程五大重点工程入手,实施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生态工程,使全市绿树成荫、花果飘香。
杨建秋告诉记者,自“创森”启动至2014年底,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创森”的资金已超过130亿元,年均造林超过50万亩,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近2个百分点。
2015年,是石家庄市“创森”的攻坚年,在2月9日召开的“创森”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印发《2015年石家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明确了任务标准,限定了完成期限。
在这次会议上,石家庄市市长王亮表示,要举全市之力,以志在必得的勇气和信心,确保“创森”各项指标高质量完成,让石家庄成功实现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的梦想。
这只是石家庄的小梦想,大梦想是什么呢?
未来,石家庄要带领兄弟城市一起,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